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当然,也有可能是义大利军队认真了,只是他们完全打不过对面的奥匈帝国军队而已。

毕竟在义大利北部和奥匈帝国的边境战场上,义大利军队就是这样的表现。

如果说西线战场还不能体现法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的战斗力差距,那幺在巴尔干战场,当法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面临同样的敌人,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只比较双方的主力部队,西班牙军队的战斗力是要比法国军队高一档的。虽然差距并没有那幺巨大,但谁也不能否认差距的存在。

大量军队加入对奥匈帝国的作战当中,这让奥匈帝国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

虽然德国军队在同盟国举行会议后的数天内就抵达了奥匈帝国,但德国派出的一个集团军,可无法兼顾奥匈帝国来自三线的作战压力。

好在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不傻,知道合理利用德国军队战斗力的强大。

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命令之下,德国支援的集团军并未部署在奥匈帝国的西部边境,而是部署在了塞尔维亚到罗马尼亚的边境一线,防御匈牙利地区。

之所以将德国的集团军部署在这里,实际上也是因为,塞尔维亚到罗马尼亚一线,奥匈帝国所面对的进攻压力是最大的。

这里不仅有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军队,还有法国和西班牙的军队。

如果只靠奥匈帝国军队进行防守,绝对撑不了太长时间。毕竟对面的协约国不仅人数更多,还装备了数量更多的火炮和机枪,在火力方面也处于绝对优势。

眼看着前线的伤亡越来越大,奥匈帝国政府坐不住了,连忙要求英国政府加快运送军队和物资,最好能在一周内将军队和物资全部送来奥匈帝国。

面对奥匈帝国的催促,英国政府实际上是相当为难的。原因也很简单,英国本土前往奥匈帝国,走直布罗陀海峡是最近的。

可直布罗陀海峡被西班牙把控,英国的运兵船走这里,简直是羊入虎口。

要是不走直布罗陀海峡的话,英国的运输船就必须得绕非洲一圈,在一周内将兵力运向奥匈帝国是完全不现实的。

想要在一周内将兵力运输到奥匈帝国,英国只剩下两个选择。

要幺将军队运输到德国,然后在德国境内乘坐火车前往奥匈帝国。虽然这幺做比较麻烦,但考虑到德国境内比较发达的铁路网,一周内运输数十万军队还是能够做到的。

另一个选择,就是不在英国本土调动军队,而是在英国的殖民地,比如埃及、南非和印度等地调动军队支援奥匈帝国。

在这三大殖民地,除了殖民地军队之外,英国也是有正规部队作为驻军的。

这三大殖民地都非常重要,埃及殖民地控制苏伊士运河,印度殖民地是大英帝国的核心,南非殖民地则是非洲为数不多正向收益的殖民地。

从这三大殖民地抽调军队,混编一部分殖民地军队,凑够一个集团军的30万人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虽然这两种方法都能实现短时间内向奥匈帝国增派兵力,可英国政府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选择第一种方式。

虽然三大殖民地有足够的军队可以调动,但要是从殖民地调动军队的话,在英国本土补充兵力之前,殖民地会面临兵力空虚的局面。

如今可是世界大战,英国政府无法保证在殖民地兵力空虚的情况下,西班牙和法国是否会偷袭自己的殖民地。

这也是英国最终决定从本土调兵的原因。毕竟就算本土兵力空虚,只要守好英吉利海峡,就不用担心遭到法国和西班牙的偷袭。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