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最开始打破音乐时空限制的,是唱片工业的诞生,“它将表演者和欣赏者的关系从纸张媒介或面对面的交互中解放出来,走向了‘第二类通讯传媒’的可能性.而如今,电台转播技术使人们拥有了完全意义上的’第二类传媒’,即‘音乐的通讯’或‘通讯的音乐”。
唱片音乐满足听众对于“私密、随时、可重复”的要求,但唱片记录的是历史事件。
而电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则是“在每个下一秒会发生的事情”。
它们不一样,且都拥有着广泛的需求。
所以也很自然地,人们不禁猜测,那位坐镇特纳艺术院线总部的范宁大师,作为技术提供方,又从这一轮市场变革中获利了几成?
当然,即便是回归前,这位范宁大师浑身上下也散发着“吸引钞票”的魅力,只是现在更胜以往:一位杰出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和众多政府机构、乐团、教堂、场馆、出版社或唱片公司打交道是正常的,但“破圈”破到更多其他行业的公司就不正常了——很多人在私下场合盘点过特纳艺术厅的合作名单,能称得上是财阀集团的就有足足超过十家,属于各自行业头部公司的则超过了五十家!
既然提到了这位范宁大师,那么由其推动的、在6月16日正式成立的艺术期刊《新月》,也值得说道说道。
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新月》凭借其低廉的定价、“并不低廉”的质量、以及特纳艺术院线早已成熟的各级渠道它的发行量和阅读数达到了一个令业内人士震惊的程度!
令人发指的程度!
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市面上,一部分期刊是盈利的,另一部分期刊难以直接盈利,纯为宣扬理念的造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