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有点像。”
“哪里像了?”
“名字里面都有乐器嘛。”范宁说道。
若依不置可否:“说起来,《东方之笛》的内容和原文有差异,但精神、内核一类的,还是接近吧?”
“也不太一样,比如诗篇里面有些体现的,是我们国家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但德文版做了‘哲学嫁接’,读起来就有点,嗯怎么说呢,叔本华悲观主义、或尼采酒神精神的感觉?”
“你也读叔本华和尼采吗?”
“空闲时看一点。”
若依闻言微微颔首,拼读起《东方之笛》的其中一首,“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大地悲惨愁绪的饮酒之歌原作者唔,Li-Tai-PoLi-Tai-Po是谁?”
“李白,唐朝诗人。”范宁回答。
“噢,我知道,华夏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长于‘律诗’体裁,风格沉郁精炼,晚年境遇凄凉,被你们国家的后人尊为‘诗圣’”若依恍然大悟,试图回忆她所了解的华夏文化知识。
“那是杜甫。”范宁扶额。
“不好意思哈。”他第一次见今晚的少女笑了笑,“范宁,我翻译的诗名《大地悲惨愁绪的饮酒之歌》翻译得对吗?”
“对吧,不过我们叫《悲歌行》。”范宁说道。
若依“哦”了一声,低头念了一段:“Schon winkt der Wein im goldnen Pokale”又念起后面的现代诗歌体译文——
“酒已在金杯中闪耀,
但先别饮,且让我为你们高歌,
这忡悒之歌将带着苦涩的笑,
在你们灵魂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