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修士们在繁冗的仪式中垂询神的旨意,如果神认定为不洁,认为其极度有罪的,下方的可燃物就会凭空焚燃!
听着范宁诵读《以西结书》的文森特却嘿嘿笑了两声:
“小抄写长,你是个聪明的家伙,应该分得清‘隐喻’与‘实然’的区别,就事论事地说,火刑这种事情你觉得真是‘神的旨意’点燃了那些柴火和乐谱么?”
范宁迟疑,最终摇了摇头。
他想起经上的记载,那时圣子同门徒坐船到了大玛努他的地界,法瑞赛人盘问,求圣子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祂。祂却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
神裁定历史的进程,断定尘世的善恶,难道会这么简单直接到每一个人头上,且“事无巨细”么?
况且《加拉太书》上说“神不以外貌取人”,《雅各书》还告诫“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
不过为什么历来大多数火刑,依然在“神的旨意”下,如期引燃了火刑架呢?
范宁沉吟一番后徐徐开口:“我小时候玩耍时就注意到,用一些特定形状的玻璃去照射干草,它们会被点燃嗯?穹顶?天窗?采光亭?马赛克?”
还没等文森特开口,范宁自己好像就捕捉到了什么东西。
“小抄写长,你抓住了本质。”文森特嘿嘿笑道,“我绝非质疑或亵渎全能的天父,裁判所的人通过穹顶和彩窗上的马赛克点燃火刑架,本质仍是汇聚‘日光’太阳是天父在我们眼中的指代形象,他们仍旧是拜请了神的力量,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问题在于,一定只有他们可以拜请神的力量吗?神说过了拣选他们为自己的代言人吗?他们对善恶的断定一定是神的谕令吗?他们对经义的掌握一定比你更精通、信仰一定比你更坚定?还是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比你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