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夜行漫记(其一):会众
先是湖床,后是林地;先是干渴,后是充盈。
失落与淡白甚多,慰藉和星光长存。
浪潮从林地的四面八方涌来,水面上浮,一切又成了夜色中的河水与堤岸,范宁依旧在前方静静地走着。
行路的姿态有所改变,“伊利里安”吉他背到身后,而原本腰间悬挂的“守夜人之灯”,被范宁提在手上,向前伸了出去。
范宁收集了一批“星光”,又用这些“星光”为被收集者照明驱暗。
确认与安放他们的苦痛与遗憾。
河面上的黑色水雾始终浓厚,水的浮沫带着油腻的滥彩,不规则的前沿弧线一环迭着一环侵蚀而来,又缓缓浸润退去。
人们跟随他夜行。
从“莱比锡大教堂”奔跑而出的少年与诸会众;在默特劳恩湖畔暇坐或在“X坐标”悬崖边遐思的希兰、罗伊与琼;于庆功的盛宴上放下杯盏的顾老师、施特尼凯校长、赫胥黎教授和维亚德林爵士;南国遗民露娜与安
人们跟随他夜行。
“对位法,Counterpoint。”色调淡白之极的阶梯教室台上,穿铮亮西装的范宁缓缓吐出新的单词,目光变得深邃,“它的思维核心,并非‘和弦’的纵向堆砌,而在于‘线条’的横向交织。”
“每一个蒙召的声部,都保有自己完整的旋律之‘格’与行进逻辑,它们必须在恪守自身信奉之准则的同时,与其他声部和睦共行。”
《和声学》的讲义已被合上,另一本厚重的典籍被范宁摊开在讲台上。
这个动作本身就带着一种仪式感,仿佛在开启一扇通往更古老而荣耀的大门。
范宁讲述起一对一、一对二的基本对位规则,用粉笔在污迹斑驳的黑板上勾勒出圣咏般纯净的线条,讲述传统语境下的“禁忌”——平行五八度的空洞,“目标”——隐伏五八度的规避,以及“救赎”——由经过音、先现音、延留音、倚音等要素带来的张弛。
人们跟随他的启明。
教室窗外的走廊,盘桓云集的虚影也越来越多。
一些缠绕着迷茫雾霭的星光、又带着理性银灰色泽的星光从各处悄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