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怡和洋行推动着香江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参与现代化建设,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确起到了极其大的作用。
当然,有积极性的一面,自然就有消极性的一面。
作为殖民资本的代表,怡和洋行长期垄断资源、加剧社会不平等,其历史原罪如鸦片贸易等,难以回避。
怡和洋行的衰败,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香江商界,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那些曾经在其荫庇下成长,或是与之有过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无不欷歔不已。
老一辈的人回忆起怡和洋行曾经的辉煌,那些关于它如何引领香江走向繁荣的故事,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但转眼间,一切都已成过往云烟。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怡和洋行的离去,则更多地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怡和洋行的逃离,代表着英资财团在香江的彻底没落,华资企业的彻底崛起!
有人感慨于商业竞争的残酷无情,有人则看到了新兴力量崛起的希望。
所以,老一辈香江人对怡和洋行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在鼎盛时期的怡和洋行,大家生活中几乎与它息息相关。
如今,不到三年时间,这家原本处于鼎盛时期的巨头,就这么崩塌了,从高高的山顶上跌下了半山腰。
先是失去九龙仓,使得他们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前后,又相继失去置地集团乃至香江大部分主要子公司。
如今,就连怡和证券公司都被搞垮了。
这怎能让人不感慨万千呢!
而且,除了九龙仓之外,怡和洋行后面的失败全部与林浩然有关。
甚至,就连九龙仓,林浩然也参与过,如果不是他暗中大肆收购九龙仓股票,然后突然卖给包裕刚,使得包裕刚的优势更明显,九龙仓即便最终被收购,也不会1979年初这么快便被包裕刚拿下了。
在林浩然穿越过来前的那个世界,包裕刚最终成功收购九龙仓,也是到1980年6月之后的事情了。
于是,香江民间一时之间流传出这么一句话:宁惹阎王七分怒,不添浩然三分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