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在一个拥有庞大资本和清晰战略的新老板麾下,拥有真正的、不受掣肘的权力去施展抱负,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韦理,骨子里就是一个渴望挑战、渴望证明自己的商界奇才,一个真正的企业战略家。

百宝利集团亚隆公司这个小池塘,如何能承载他的野心?

香江顶级商圈的惊涛骇浪,才是他渴望的战场!

不过,林浩然的强势、果断、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通过李察信这件事情,足以看得出这位年轻得可怕的老板,果断性和权威感显然比李加诚更胜百倍。

他韦理虽然同样强势、雷厉风行,但他与李察信何尝不是一样?

追求的都是在战略框架下充分的运营自主权。

他需要的是信任和空间,而不是一个事无巨细都要插手的“监工”。

他能和林浩然这样的老板和平共处吗?

林浩然所说的“执行他的战略意图”、“保持一致”的要求,底线在哪里?

是仅仅把握大方向,还是连具体的运营细节也要干涉?

如果理念再次出现分歧,林浩然是否也会像对待李察信那样,毫不留情地将他扫地出门?

他的骄傲和职业声誉,能否承受这样的风险?

矛盾的情绪激烈地撕扯着他。

重返黄埔的巨大诱惑,与对未知权力格局的深深忌惮,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

电话那头的马世民似乎也感受到了韦理此刻的心理矛盾,并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等待着。

办公室里,只有韦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红木桌面的哒哒声,以及他自己清晰可闻的心跳声。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他再次看向窗外不远处那座灯火通明的和黄大厦,那个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最终,对证明自身价值的渴望,对亲手将和黄推向更高峰的责任感,以及对林浩然所展现的宏大格局和潜在可能性的那一丝期待,压倒了内心的疑虑。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透过话筒传出去:“马世民先生,感谢林先生和您的看重,能再次有机会为和记黄埔效力,尤其是在它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之时,这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凡。”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提出了他的条件:“不过,在正式接受这个邀请之前,我有一个请求,我希望,能有机会与林浩然先生本人,亲自、面对面地聊一聊。

不是关于薪酬、职位这些细节,而是关于和记黄埔未来的战略方向,关于彼此的经营理念,关于信任的边界和放权的尺度。”

他没有用“要求”,而是用了“请求”,但话语中的坚持却清晰无比。

他需要亲眼看看那位搅动风云的年轻人,需要亲自衡量那双锐利的眼睛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格局与气度。

他需要确认,这位强势的新老板,是否真的能给与他这位同样强势的“救火队长”所渴求的那片施展才华的天地。

职场,向来都是双向选择的。

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面试,主考官与应聘者的位置,似乎变得微妙起来。

他韦理,需要亲自确认这个舞台,是否值得他再次押上职业生涯的声誉与骄傲。

电话那头的马世民,似乎对这个要求并不意外,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一丝赞许的笑意:

“完全理解,韦理先生,我们老板也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与您这位和黄昔日的传奇人物深入交流。

您看,明天下午三点,康乐大厦我老板的办公室,方便吗?”

“您看过几天可以吗?您也知道,亚隆公司如今正处于关键时候,罗旭锐先生重金邀请我过来为的就是针对中巴的收购,总得给罗旭锐先生一个妥善的交代。

这不仅关乎职业操守,也关乎我韦理在香江商界的信誉,请转告林先生,一周之后,我随时恭候。”韦理思索一番后,谨慎地回答。

虽然,百宝利集团收购中巴一役,基本上可以说是宣告失败了,但是终究还没有完全失败。

唯有正式宣告失败,他才好光明正大地离开百宝利集团。

总之,他尽力了。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巴三家竞争对手,中华巴士的原掌门人颜氏家族、新鸿基的郭家,以及罗氏家族。

如今,这场混战持续了几个月后,局势愈发明朗。

颜氏家族凭借着对中巴业务的深厚根基和多年的人脉资源,始终稳稳地占据着巨大的优势,目前依然是持股第一;

新鸿基的郭家则财大气粗,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不断在市场上发起价格战,不断增持中华巴士的股份;

罗氏家族也不甘示弱,罗旭锐重金邀请韦理加入,本就是希望借助韦理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在这场混战中脱颖而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