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一辈的香江人,看着报纸上“汇沣银行”那熟悉的招牌下,印着“恒声集团成员”的字样,更是感慨万千,时代真的变了。
在湾仔的一家老式茶餐厅里,几位老街坊正围着报纸热烈讨论。
“阿强,快看!汇沣银行被恒声集团收购了!“一位白发老伯激动地指着报纸头版。
被称作阿强的五十多岁中年男子推了推老花镜,仔细端详着报纸:“真的假的?汇沣银行啊!就算经历了一番波折,它依然是香江的老牌大行,居然被我们华人收购了!“
“这个林浩然真是了不起!“旁边一位穿着唐装的老先生拍案叫好,“记得我年轻时在汇丰存钱,那些洋人职员眼睛都长在头顶上,现在好了,汇丰变成我们华人的了!“
茶餐厅老板端着奶茶走过来,笑着接话:“我老豆以前常说,什么时候我们华人能当家作主就好了,现在林先生做到了,真是给我们华人争气!“
在中环的写字楼电梯里,几个白领也在议论纷纷。
“你们看到新闻了吗?林浩然十亿就买下了汇丰!“一个年轻女白领兴奋地说。
她的同事插话道:“最厉害的是什么知道吗?他这次收购汇沣银行,那可是得到总督先生的支持,这放在以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就是!“另一个同事附和,“我以前在汇丰办业务,总觉得低人一等,现在好了,以后去汇丰,可以挺直腰板说这是我们华人的银行!“
在九龙旺角的巷弄里,一群老人家坐在小板凳上闲话家常。
“阿娟啊,你儿子不是在恒声集团工作吗?这下可威风了!”一个老婆婆对邻座的老太太说。
被称作阿娟的老太太脸上笑开了花:“是啊,我儿子刚刚打电话回来,说公司里大家都高兴坏了,林先生这次可是给我们华人出了口恶气!”
“要我说啊,”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伯感慨道,“这比赚多少钱都让人开心,想想我们年轻时,洋行的大门都不容易进,现在倒好,以前最大的英资银行都被我们华人收购了!”
在维多利亚公园,晨练的人们也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这个重磅消息。
“你们说林浩然怎么这么厉害?才三十出头吧?”一个打太极的大爷问同伴。
“这就叫英雄出少年!”同伴一边活动筋骨一边说,“最重要的是,他让我们华人看到了希望,原来我们不仅可以和洋人平起平坐,还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在渡轮上,一个父亲指着报纸对年幼的儿子说:“仔啊,要记住今天这个日子,这是值得我们所有华人骄傲的一天!“
小男孩仰着头问:“爸爸,是不是以后我们去汇丰银行,就不用说英文了?”
父亲笑着摸摸儿子的头:“不但不用说英文,还能堂堂正正地说我们自己的语言!”
这些普通的香江市民或许不懂复杂的金融操作,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汇丰银行的易主,不仅仅是一桩商业交易,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华人企业家终于在这个曾经由英资主导的金融中心站稳了脚跟,甚至超越了昔日的统治者。
汇沣银行虽然衰落了,但毕竟也只衰落了三个月时间,它的影响力,依然还刻在市民们的心中。
在街角报摊,当天的报纸被抢购一空。
报摊老板笑着说:“好久没见到市民这么关心财经新闻了,大家都说,这是华人的骄傲!“
这种自豪感,弥漫在香江的每一个角落。
从茶餐厅到写字楼,从市井巷弄到高档住宅区,人们都在谈论着同一个话题:林浩然收购汇丰,华人扬眉吐气!
这一刻,汇丰银行不再只是一家金融机构,它成为了一个符号,象征着华人商业力量的崛起,象征着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而林浩然,则成为了这个变革中最耀眼的标志。
金融圈和商界则反应各异。
华资商人在振奋之余,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林浩然的崛起速度太快,格局太大,已让他们难以望其项背。
而剩余的英资财团则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汇沣的“陷落”,标志着英资在香江金融领域绝对统治时代的终结。
哪怕实际上三个月前恒声集团便已经成为霸主。
可在这些英资财团看来,恒声集团即便成为霸主,最起码他还没有能力收购英资银行。
可汇沣银行的收购,彻底击碎了他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英之杰、太古、中华电力等老牌英资洋行的高层们,在私下聚会时都难掩忧虑之色,开始重新审视与恒声集团的关系。
渣打银行内部,虽然成功甩掉了包袱,避免了更坏的结局,但以一种近乎“贱卖”的方式失去汇沣,依旧让不少员工和高层感到失落和屈辱。
而那些刚刚从汇沣银行转移到渣打旗下的企业客户,包括佳宁集团董事长陈嵩青在内,则大多感到庆幸。
在他们看来,渣打银行实力更为雄厚,与之合作显然比跟一个刚刚经历动荡、且已被华资收购的“新”汇沣银行要稳妥得多。
这些地产企业老板也不是没有和恒生集团接触过,显然都没有渣打银行那么好说话,想要从恒生集团这边贷款,难度太大了。
因此,他们欣然接受了业务的转移,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全然不知自己已被林浩然视为需要规避的“风险”,而渣打则接手了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恒声集团内部,则是一片欢腾鼓舞。
成功收购汇沣,获得发钞权,意味着集团金融业务的根基被彻底夯实,国际化道路铺平。
站在康乐大厦顶楼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林浩然俯瞰着脚下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以及远处中环那些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其中,原本属于汇沣银行的那栋标志性建筑,汇沣大厦如今也属于他的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