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太容音引火,这里不错,许青云最看重的是这里背靠着山,方便他们挖防空洞。
缺点是户型不大,最初盖的时候马祥顺没想过许家会住在这边,盖的都是容易卖的小院子。
小没关系,打通就是,反正一条街都属于他。
周边还能住上他们员工以及亲属,再多挖点防空洞,再里面储备好物资,日本的飞机一来,他们只需要在院子里就能躲进防空洞内。
不需要去挤外面人多的防空洞。盖的是新房子,面积并不小,打通之后,会长一点。
况且一条街都属于他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大伯,爹,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许青云回头问向身后的长辈,两人互相看了眼,这里比不过刚才看的几处宅子,不明白许青云为什么这么问。
“挺好。”
许家志首先回道,许家铭跟着点头。
“那就这吧,祥顺哥,你对这里再进行下改造,我们先住别的宅子,以后搬到这边来。”
许青云对马祥顺说道,自己家人住的地方,安全是第一位。
整条街属于他们,以后这里只会住许家的人,哪怕被日本人知道这边,想要对他们做什么,只要过来就会被他们发现。
全是自己人,来了外人会很显眼。
“青云,以后住这里吗?”
许青石主动问道,这里看起来还不如他们海丰老家的宅子好。
“哥,大伯,爹,你们要相信我,这里比其他地方都好。”
许青云笑道,改造的时候让人多挖几个防空洞,挖大一点,未来不管是他们许家人,还是依附在他们许家的人,都能及时躲避日本人轰炸。
防空洞就在他们院子内,独家使用,安全性肯定比其他地方更好。
许青石没有再问,都是许青云打下的产业,他想怎么安排都可以。
在马祥顺的带领下,两个老爷子总算看完了他们家所有产业。
只有一个感觉,震惊。
各类门市两百多家,宅子更多,大大小小差不多五百处,还有更多的地皮没有建造,难怪有人见到马祥顺的时候,叫他马半城。
幸好许青云没有继续购买,否则他真的可以改名叫许半城了。
“青云,怎么不买点土地?”
搬到最大的一处宅子内,许家志忍不住问道,老人眼里最看重的不是房子,而是地。
土地种出粮食,是所有人活命根本。
“这里多山,地不好种,再说有钱可以多买粮,以后我会在那边建造点粮仓,咱们家不会缺粮。”
许青云明白大伯的想法,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特别是这兵荒马乱的年代。
钱再多吃不了,吃不了东西,肯定饿死。
“多备点粮就好,反正咱们海丰老家也能产粮。”
这边没有种植的土地,海丰有,许家有数千亩良田,妥妥的大地主。
可惜距离有点远,不过他们可以走水运,以后把家里产的粮食送到重庆这边来。
通过海船送到上海,然后转到江船运送到重庆。
“您放心,我一定多备些粮食。”
许青云应道,开战之后,粮价非常高,在战前多备些粮食没错,可惜就算有粮仓也无法长时间保存,以后多做些准备就行。
连续两天,许家志都在商行,他是老板,不是掌柜。
翻看完账本,他总算知道这些东西利润有多高。
每年卖出去两百多万的货,净赚就有一百多万,不得不说,有钱人的钱确实好赚。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买起东西来甚至都不看价格。
“三鸣,喜欢这边吗?”
许青云则带着小三鸣在城市内逛街,这边学校现在数量不是太多,不过让三鸣转学过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大伯已经决定留下,暂时不会返回海丰。
有大伯在这边,可以很好照顾小三鸣成长,这几天他能看出,家里长辈都喜欢这个懂事的孩子。
“喜欢。”小三鸣对山清水秀的重庆确实很喜欢。
“喜欢的话,以后就让你来这边读书,大伯会关照你。”
许三鸣叫许青云哥哥,许青云的大伯和父亲,就成了他的大伯和二伯。
小三鸣愣了愣,马上问道:“我以后要留在这边吗?”
“没错,不仅是你,以后家里人都会过来。”
许青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搬到重庆属于必然,这个计划算是正式开始。
“好。”
小三鸣没有再问,如果是所有人都来重庆,他肯定要留在这。
他年龄小,此时不懂许青云为什么要把家人全部搬来。
五天后,许青云带着所有人重新上船。
大伯来送他们,这边早就雇佣了护卫,加上警局有他们的人,大伯的安全许青云没有任何担忧。
倒是许青石,他最清楚弟弟想让全家留在重庆,如今父亲留在了这边,恐怕他也要调到这边。
其实他并非不愿,纯粹是担心来了重庆,以后更无法和组织联系上。
至今他还是孤零零状态,他和许二喜的入党根本没人知道。
船上少了几个人,许家来的四个护卫,被许家铭全部留在了重庆。
有儿子带的军事情报处行动队员,他们路上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沿江顺流而下,几天后一行人便抵达上海。
许家铭并不是第一次来上海,年轻的时候便来过,知道上海的繁华,许青云母亲则是第一次,见识到上海滩的灯红酒绿,眼睛瞪大不少。
“二老爷,这是我们最早的铺子。”
许富忠来接的船,马祥顺留在了重庆,等把房子改造好,厂子地址选好买好,他才能返回上海。
如今上海这边一切稳定,即使他不在也没有任何关系。
看到丝毫不次于重庆铺子的大门脸,许家铭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震惊,但很快他还是露出惊愕。
这边的客人更多,卖出去的东西更多。
根据许富忠介绍,就这一家铺子,每天营业额就有一万多,一个月最少四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