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包括了你的示范动作标不标准,你的纠正到不到位, 你的训练实施手法够不够灵活,甚至挑剔的教员会因为你的普通话标不标准, 你的形象气质好不好,你的精神头够不够足给你扣分。
“四会”教学方面,并非训练成绩好,体能好的兵就一定能拿高分,往往是长得帅(原谅我说了实话),气质好,普通话好,声音够大的学员容易得高分。
因为部队的训练科目流传了那么多年,早已经十分成熟,老前辈们早已经留下了足以填满资料库的教案,根本玩不出什么来。
学员要创新也不是不行,但是创新是有风险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
万一教员不认同你的创新,你就会完犊子。
所以,临毕业接受“四会”教学的学员往往会选择最保守最成熟的四会教学训练法,就像奥运会上比赛的运动员一样,挑选难度系数适合自己,又成功系数高的动作来比赛。
要创新?
可以啊!
如果你有心思钻研,回到连队,在日常训练中爱怎么创新都没问题。
而且还有优秀“四会”教练员的竞赛,竞赛等级还不低,和共同科目的尖子比武一样,军区级的“四会”教练员比武同样牛逼哄哄,拔了头筹同样可以拿个二等功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军校的大门。
所有的科目全部达标对于接受了将近六个月训练的预提班长来说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学员们最害怕的就是最后一天下午进行的战术指挥实地操作的考核。
和“四会”教学同样,也是由教员一个个点名出列,然后选一个战术科目进行现场操作。
点到你是班进攻就是班进攻,点到你班防御就是班防御,也有可能是穿插行军中给你忽然出一个难题,看你现场的处置方法是否得当。
考核是在教导队巨大的战术场和射击场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