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都配给了最好的饮食待遇,还有缴获的伏特加配给,能让他们解乏助眠。
突击营战术的精髓就是如此:一旦取得决定性突破,就要立刻进行攻防转换。之前突破苦战的攻坚部队,在转入阵地防御后,就该充分休息,珍惜他们的生命和精力,绝不在填线战中浪费。
填线自有填线的兵去完成。
利奥波德元帅的第10集团军,一共下辖第21军和第38/39/40军,其中后面这3个军都是新扩编的预备役,只有21军是开战时就存在的老部队。
如今,元帅让第21军担任塔尔努夫县正面的攻坚部队,第39军迂回敌后,第38军作为总预备队,第40军留守后方的克拉科夫,并随时加强其他次要方向,防止己方防区出现漏洞。
在第21军这个“铁锤”和第39军这块“铁砧”的配合下,塔尔努夫县防区的那几个师露沙军扛不住多久的。
……
时间转眼来到5月13日天亮以后。
塔尔努夫县地区的露沙军第56/58师,以及后方热舒夫赶来的哥萨克第14骑兵师,终于对刚刚机动到位的德第10集团军下辖第39军,展开了全面进攻。
别林诺夫斯基军长觉得才仅仅半夜工夫,渗透到己方身后的德玛尼亚人规模肯定不多,而且没有重炮,所以攻得非常急切。
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对着德第39军刚刚才挖了没几个小时的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准备,然后就是疯狂的冲锋。
德玛尼亚人来不及挖掘堑壕,只能是依托自然地形、以及刚挖壕的散兵坑防守。
露沙人的炮火覆盖过来时,所有德玛尼亚士兵都尽量贴着地面、但又要用手肘撑住地面、让胸腹凌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就像是做不标准的平板支撑。
这样既避免被弹片溅射杀伤,又不至于胸口贴地贴得太紧被震荡波震伤内脏。
所有士兵都在隐忍,都在等待炮击过去,阵地上的士兵布阵也尽量松散稀疏,不给敌人不必要的机会。
而与此同时,天空中已经有德玛尼亚人的战斗侦察机掠过,仔细观察着地面上、塔尔努夫县防区内的露沙军炮兵阵地布置情况、精确位置,然后通过后座的无线电给炮兵报点。
位于塔尔努夫县以西的德第21军的重炮阵地,立刻开始对塔尔努夫县城内的露沙军炮兵阵地点名反制。
刚刚上线的150毫米k16远程加农炮,最大射程在19公里,至少超出露沙人同口径大炮7公里射程,可谓是质的飞跃。德炮部署在塔尔努夫县的城西,远处,就能覆盖到整座县城。
所以,德玛尼亚人的重型炮兵,或许因为泥泞无法机动绕后部署、没法轰击到往西后撤突围的露沙步兵大部队。
但要想反制部署在塔尔努夫县城内的露军炮兵,射程却是肯定够的——露军的炮兵阵地,一般会比正要进攻的陆军步兵,更靠西5~10公里,而这点距离差,已经足够县城西侧的德加农炮反制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县城内的露军炮兵轰城东的德军步兵、城西的德军加农炮就反轰城内的露军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