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路修倒是专门看过相关资料了,主要是他前世知道ussr后来的工业潜力,所以对基辅罗斯地区的资源很上心,于是便能应声回答:
“克里沃罗格大铁矿的储量大约是160亿吨——殿下您看,就是城南那片高地,足足300多平方公里,连山都是红色的,那就是铁锈的颜色,直接裸露在地面上挖就行了。
东西30公里长,南北12公里宽的一座山,整个就是铁锈色的。而且这里的矿石,含铁量在55%~60%之间,已经很不错了,炼这里的钢铁,甚至不需要专门优质配比的焦煤,就用普通煤炼焦即可冶炼出优质钢。
您知道的,根据化学常识,氧化铁的分子量是160,其中2个铁原子112,3个氧原子是48。所以纯的氧化铁,理论最高含铁量是70%整。这里的铁矿能有55~60%的含铁量,说明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已经在85%以上的。
相比之下,您可以借鉴一个参照物——帝国赖以维持战争的核心支柱,洛林铁矿,总探明储量是105亿吨,但已经开采了很多年了,每年消耗矿石约3000万吨,过去一百多年来已经开采到只剩80多亿吨储量了,约剩下这里克里沃罗格一半的储量。
而且洛林铁矿的含铁量是35%,比这里的55%要低不少,这也是帝国炼钢业极度依赖外国进口煤进行配比炼焦的主要原因。”
公爵和旁边的一众将领,都是只关心军事,不懂政治和经济的,听了鲁路修说得这么头头是道,才一个个精神振奋起来。
他们全都没想到,只是拿下这么一片区区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竟然底下就藏着如此海量的资源。
公爵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那露沙人怎么还这么穷?他们的钢铁产量,好像远远不如帝国吧?幸好帝国先下手为强,把那些战争狂人干掉了,否则让他们发展起来还得了!”
鲁路修:“那是自然,因为露沙人只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和工业建设太落后了。1880年代以前,这里就没发现铁矿,当时露沙人已经习惯了在乌拉尔山脉的传统老工业区冶金,那里也有铁矿,但缺乏煤矿,露沙人就靠砍伐林区、烧木炭炼钢。
1888年这里才发现的铁矿,后来自然缓慢发展了十几年,直到十年前,露沙和扶桑人战争失利,激发国内的斯托雷平变法,这里的铁矿才开始被重视。后来直到战争爆发前,他们连续8年引入法资开矿炼钢。
到1913年的时候,这里的铁矿石年开采量达到了1000多万吨,但本地只能消化480万吨矿石,还有600多万吨是直接运去盟友法兰克人那里的。
本地炼钢产量为年产300万吨,而当时露沙全国的钢产量是年420万吨——我可以给大家一个参照数据,同样是1913年的时候,帝国的钢铁产量是1880万吨,也就是露沙的4点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