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坦克!出击!
1915年11月12日凌晨。
东线,第聂伯罗城北郊,德玛尼亚第6集团军某部的出击阵地上。
1个精锐的装甲教导师,2个主力军,2个骑兵师,1个集团军直属重炮旅和若干列车炮部队,总计约10个师级作战单位、16万人,已经集结到了第聂伯罗周边的广大防区前沿,随时做好进攻的准备。
在从第聂伯罗一路往东、大约150公里宽的正面上,还有3个军和少量骑兵师组成的进攻部队,被铺在了沿第聂伯罗至顿巴斯的铁路沿线上。
那些铁路沿线重要据点如佩特罗拉夫利夫卡、格里希诺(这两年网上很红的“hj村”)、顿巴斯,都有分到1个军的进攻部队。
第6集团军的全部主力,都已经挪到了这条战线上,他们的第一目标,就是从第聂伯罗至顿巴斯一线北进,进攻乌北铁路枢纽重镇哈尔科夫、然后再从哈尔科夫沿着铁路线西进,一路包绕基辅后方。
原本鲁路修为集团军司令制定的进攻计划,是从第聂伯罗沿着第聂伯河两岸,一路逆流而上推进的。但是最近因为形势变化,他临时调整了作战计划,改为先直接北上哈尔科夫。
这是因为第聂伯罗直接去基辅的话,只有水路可以走,而德玛尼亚军在第聂伯罗以上的第聂伯河上没有船只,最近也一直没有缴获到船只,临时在第聂伯罗造渡船的进度也不太乐观。
而第聂伯罗去基辅的铁路,则有两条,但都不是紧贴着第聂伯河走的。
位于第聂伯河南岸的那条铁路,要经过皮亚季哈特基、克里尼奇基、索菲伊芙卡等地。而这里面有一部分节点城市,因为近日来露沙军在战区中段、克里沃罗格大铁矿方向的反攻,而暂时重新落入了露沙军之手,有露沙军主力的第7集团军一部驻防。
鲁路修请示了鲁普雷希特元帅后,元帅也觉得没必要硬怼敌人的主力重兵集团,既然中路把敌人放进来了,我方反攻的时候就绕远一点,尽量避开中路。
所以公爵才临时拍板、从第聂伯罗大纵深往北包绕基辅的路线,从皮亚季哈特基-克里尼奇基转为哈尔科夫。
而且,哈尔科夫也是基辅罗斯北方两大铁路枢纽之一,除了基辅以外,就只剩哈尔科夫有铁路通往北方的莫丝科-明斯克等地。
早点拿下哈尔科夫,也能避免囤积在那里的煤炭和粮食等物资继续北运回露沙腹地。
一言以蔽之,打基辅的过程中,顺带着一起干掉哈尔科夫,绝对是能赚更多的。
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第6集团军的突击部队,要多绕一点点路、多进攻一些距离。
本来沿着第聂伯河北岸推进,从第聂伯罗到基辅的总里程,是400公里左右,而选择新路线之后,主力部队要从第聂伯罗稍微绕一点点路到波尔塔瓦,再从波尔塔瓦去基辅,全程是430公里,要多走30公里路。(第聂伯罗至波尔塔瓦120公里,波尔塔瓦至基辅310公里)
而先锋突击部队,则要再多绕一点,先北上150公里到哈尔科夫、再绕到西南方110公里外的波尔塔瓦、最后那段波尔塔瓦至基辅的310公里路程则是一样的,总路程多达560公里。
换言之,主力步兵部队要比原计划多走30公里,而先锋的装甲突击部队、骑兵部队这些,要多走整整160公里。(主要是因为第聂伯罗没有直接通往波尔塔瓦的铁路,要到哈尔科夫稍微绕一绕,所以进攻部队为了确保控制铁路,也要绕一下。具体进攻路线如下图)
但鲁普雷希特公爵评估后认为,这点难度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鲁路修也相信以眼下敌军士气之低落、己方坦克部队首战带来的突然性震慑,绝对可以实现如此目标,他对自己的装甲师有信心。
最终,实际的作战计划也就调整成了这个样子。
对面的露沙人一共有5个集团军,而德奥联军这边有3个集团军。
整个战线从最西边的里夫尼、文尼察;绵延到中段第聂伯河大弯的克里沃罗格、索菲伊芙卡;最后到东段的第聂伯罗、顿巴斯。
西边有德玛尼亚第10集团军,在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率领下,和露沙人从白罗斯调来的第13集团军对峙;
中段有奥第3集团军,以及一部分罗马尼亚仆从军,负责防守住露沙人在西南方面军里最强的第4、第7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