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脊的走势、地形的高差,敌军炮兵阵地的方位高低左右。这些因素落在他们眼里,简单目测加估算,就可以判断出躲在哪里是绝对安全的、绝对在敌军炮火的覆盖死角内。
希腊军队这几天也见识了莫德尔顾问的实力一一主要是那些不信他的前几天就挨炮击死了一批,尤其是其中还有一个军衔比莫德尔高、见他只是区区中校就不愿意听他指挥的希军上校团长,非要按自己的操作来,结果被敌人的大炮炸死了。
然后剩余活下来的希军军官,就乖乖都信他了。
人教人一辈子都可能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此时此刻,希军将士们全都按照莫德尔的命令,有序隐蔽。等布军的重炮猛烈炮击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帕纳塞斯山上的守军依然只是有烟无伤。
布军的艾伦比上将观察了很久,觉得这次炮火准备应该很充分了,于是就下令地面进攻。
他一开始是想用装甲车直接穿越山谷的,但侦察部队发现,德玛尼亚顾问指导希军在山谷里挖了好几道又宽又深的壕沟,已然超越了装甲车的越障能力。
布军也只好暂时放弃那个想法,改为先夺山头、再派工兵把壕沟填出一些缺口,随后才能动用装甲车。
如果不夺山头就直接让人填壕作业,只会导致大批的填壕士兵被居高临下的敌人炮击和扫射、
徒然伤亡惨重。
布军步兵开始了漫山遍野的进攻,但刚刚才冲到半山腰上,很快就遭到了密集的MG15轻机枪群交叉扫射。
布军步兵被一排排扫倒,剩下的立刻分散卧倒、就地寻找掩体,试图继续交替掩护前进。
后方的布军炮兵群,在观察到山上暴露的火力点后,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调整好了炮口,朝着刚才山腰上喷射出火舌的坐标自由覆盖。
一时间炮弹炸得山体飞沙走石,树木纷纷炸断,掀起光秃秃的红土。但大多数轻机枪组已经通过临时挖掘的简易交通壕转移了,根本没有留在原地。
他们每次开火后不到三五分钟,就会换个地方,轻机枪比重机枪更加轻便易于转移的优势,也在山地战中发挥到了极致。
而轻机枪枪管散热性能较差、火力持续性较差的短板,在这种环境下也无所谓。反正不会一直开火,稍微打几分钟就跑了,转移的空档刚好用来给枪管散热。
布军整整受挫了几个小时,攻势脱节,伤亡惨重,进展却很小。足足几千名士兵就这幺白白倒在了帕纳塞斯山的西北侧山坡上。
艾伦比上将气得七窍生烟,终于要求改变战术,想到使用徐进弹幕、持续炮击、直到步兵冲山时炮都不许停。
历史上布军要到索姆河战役时才发明完全体的徐进弹幕战术,也就是发起冲锋的时候炮兵依然不停火、只是向后方防线延伸,阻止敌人退到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的步兵,趁着停炮的空档重新跑回第一道防线补防。
但本位面的战术史,已经被鲁路修的蝴蝶效应搅得不成样子,敌我双方都在血战中吸取教训快速进步。德玛尼亚人此前已经用过了徐进弹幕战术,对面的布列颠尼亚人吃过亏后,也学习总结拿来用了。
刚才布军之所以伤亡惨重,就是因为莫德尔在敌人开炮时让机枪组躲到反斜面、停炮后再回到山体正面的阵地上、快速展开火力。
而布军一开始没想到这手,也只是因为他们没料到德玛尼亚精锐的火力展开和撤退速度能那幺快。之前几个月,布军在加里波利半岛上跟奥斯曼军交手,奥斯曼军哪怕有德玛尼亚教官/顾问的点拨,也做不到如此快速反应。
加里波利的奥斯曼人靠的是坑道作业、才能在山体正面和背面快速往返、机动部署火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