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莫德尔:我并不是针对意呆利人
鲁路修在北线部署包围圈、分批运兵悄悄南下的同时。
希腊半岛上,希腊军队还在顾问瓦尔特.莫德尔中校的协助下,逐次防御,坚定守住。
「这些希腊人的态度还行,好歹没想着立刻投降。不过技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实在是太差了——唉,真是带不动。「
12月6日,在德尔菲地峡,刚到希腊才一周的莫德尔,就不得不亲自上阵,率领他麾下那1个半山地步兵团、总计6个营,跟已经组织了近10万大军进攻希腊南部的布列颠尼亚军鏖战。
而且,莫德尔的6个山地步兵营还不能都拉到一线。
他还要在雅典、比雷埃夫斯港和后方的科林斯地峡等三处战略要害各放1个营看场子,以防被人偷家绕后或再次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所以在德尔菲地峡正面的,其实也就3个山地营,外加希腊人的1个半师。
偏偏希腊人的师编制还特别小,满编也就1万2千人,还是3团制的,每个团再下辖3个营,和平年代时人员还不满编。总之一个师战前只配到9千人,开战后临时拉了一堆人填充进来,再加上之前一周且战且退、外围防线也折损了一些人手。
此刻希腊人留下的1个半师,总共4个步兵团加3个轻炮营、2个工兵营,总人数也就1万2千人。
莫德尔派来的3个山地兵营倒是有足额3千人。
德希联军全加起来1万5千人,要守对面超过10万大军。
而对面的布列颠尼亚人,是12月1日就占领了拉里萨,又稍微花了五六天就控制了希腊中部盆地平原,随后布列颠尼亚人的先锋就扑向了通往雅典的德尔菲地峡。
好在布列颠尼亚人有些轻敌了,他们的10万大军在过去几天里散开到了希腊中部平原的各个方向上、各个城镇里。在肃清中部平原后,他们也顾不上把10万人重新集结、然后再发起进攻。
而是仅仅只有2个师的先头部队回到德尔菲地峡附近,随后一名负责希腊战区的布军上将埃德蒙.艾伦比,就直接下达了进攻命令,让这2个师先夺取德尔菲地峡,一边夺一边等友军慢慢运过来,这样等友军抵达德尔菲时,这里也已经被攻下了,友军正好连火车都不用下,就可以直接继续往南去雅典一这多节省时间。
严格来说,埃德蒙,艾伦比上将的这个计划也不算错。
而且说来也巧,这位艾伦比上将还是鲁路修的老熟人呢,去年这时候、伊普尔战役期间时,这位艾伦比当时还只是中将,他就是布国远征军骑兵军的军长,以作战冲动激进果敢着称。(详见第50章开头有他照片)
鲁路修派突击营绕后切断斯滕福德与敦刻尔克之间的铁路线时,就是这位艾伦比上将率领布国骑兵军连夜奔袭前来驰援,结果被装备了上百挺MG15轻机枪的德玛尼亚突击群埋伏了,其摩下的布第2骑兵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高夫少将也战死了。
后来埃德蒙.艾伦比又被任命为布第4军军长,在守卫敦刻尔克的时候,被鲁路修派隆美尔和莫德尔分别空降了马洛莱班炮台和罗南炮台,艾伦比急吼吼指挥澳新军团的炮灰反扑,又被莫德尔打了回来,死伤惨重。
当时莫德尔还只是个上尉连长,就在敦刻尔克炮台打得艾伦比难以前进一步。
没想到一年过去了,莫德尔才升到中校。对面那个没什幺功劳的艾伦比,居然都能从中将升上将。
而且还成了此次南欧战役的副总指挥、希腊战区总指挥。兵权仅次于八月份时就被派来加里波利的战役主帅伊恩.斯坦迪什.汉密尔顿上将,简直没处说理。
或许布列颠尼亚陆军,也出现了「因为资深老将老兵大批被围歼,人才不足,所以才让其他逃回来的人能更容易晋升」的怪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