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澜剑法雄浑,根基深厚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沉稳如山的剑法更是能让观战者胸闷气短、头晕目眩。
这不是「高原反应」,而是唐晓澜的剑势太过雄浑,根基稍浅的观战者下意识屏住呼吸,导致大脑缺氧。
强如程淮秀,在旁观的情况下,也不知如何撕开唐晓澜的铜墙铁壁,焦急的握紧拳头,下意识沉浸其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但想发挥剑心通明的威力,必须成为当局者,旁观难以触发灵机。
观战者们心思各异。
既感叹唐晓澜武功卓绝,天山派名不虚传,又觉得厉胜男与魔教妖女这个身份不契合,剑法太过于堂皇。
魔教阴毒狠厉、凶狠酷烈、残忍杀伐的招法,厉胜男一招也没用。
招数虽然凌厉、迅捷、虚幻,但都是堂皇正道,绝没有歪招邪招。
有人觉得是唐晓澜的影响,用邪招对付唐晓澜是自讨苦吃,有人觉得是李兆廷把厉胜男从邪道引入正途。
还有人心思比较活跃,心说厉胜男武功这般高明,李兆廷却能让她乖乖与静斋仙子共事一夫,从不争吵。
李兆廷的武功到了何等程度?
普天之下,除了李兆廷,还有谁能压服这些美人?想到此处,群雄不免生出几分羡慕,希望李兆廷写书。
不对!
这不叫「写书」。
这叫做「着书立说」。
就在众人胡思乱想的关头,唐晓澜和厉胜男争斗到了白热化,两人全都拿出毕生绝学,全身心沉浸战斗。
唐晓澜的剑光博大精深,仿佛能容纳天地,又收敛于方寸,攻守转换浑然天成,举手投足蕴含天地至理。
厉胜男曾让秦梦瑶险死还生的灵犀一剑,曾将钟仲游一剑穿心、冻成冰坨的绝杀,刺入大须弥剑式的光幕,竟如石沉大海,被一股无形气机牵引,隐隐有反弹之力,有百川归海之威。
唐晓澜的剑法,当真做到了「放之可弥六合,卷之可藏于密」,让厉胜男觉得自己是在与整座山峰对抗!
唐晓澜每次呼吸,每次踏步,都与脚下这座亘古雪山产生共鸣,雪峰气韵加持其身,形成芥子须弥领域!
芥子须弥是神话中的神通。
纳须弥于芥子,也就是储物戒。
很多宗门据此创出绝学。
比如少林须弥山掌,天下最雄浑澎湃的劈空掌力,内劲如藏于须弥,能让掌力不会因为距离变远而减弱。
天山派的大须弥剑式,则是以芥子之地藏须弥之威,只需方寸之地,只需探入一节指尖,便能发挥威能。
唐晓澜把大须弥剑式练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就算创出此招的凌未风,也想不到这招剑法能用到这种程度。
既有天山雪峰的巍峨高耸,也有方寸之间的小巧灵活,大小随心,就像把玄铁重剑和紫薇软剑融为一体。
近战、远攻、气机对攻……
无论如何对战,都是完美无瑕。
厉胜男用出数百式妙招,无论是乔北溟创出的绝招,还是厉胜男这些年历练江湖的感悟,还有与唐晓澜对战时临阵顿悟的奇招妙法,无论厉胜男如何发动进攻,均无法撕碎剑气防御。
唐晓澜单人独剑,横剑当胸,给厉胜男的感觉就像是搬起雪山的蚂蚁,雪山和蚂蚁之间,达成无限交融。
别人都是阴阳转化、五行生克、刚柔并济之类的套路,唐晓澜的剑意竟是大小转化,就像——法天象地!
两人从上午激战到中午。
两人不知比斗了多少招,可能是一千招,可能是一千五百招,具体数量谁也不记得,唯有全神贯注出剑。
斗到此时,两人都已鬓角见汗。
厉胜男年轻力壮,体质更强。
唐晓澜功力浑厚,气脉悠长。
厉胜男的武道之心,被唐晓澜堂堂正正却又浩瀚如海的压力打磨,在一次次对抗中越发剔透,心如明镜。
唐晓澜在厉胜男千变万化、狠厉奇诡的魔功刺激下,将毕生所学剑法招数融会贯通,剑意愈发圆融无瑕。
「铛!」
震彻雪峰的悠长剑鸣骤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