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胆黄:整粒5克至10克。
收购价每克40元至60元。”
“这个是依据商业部、国家药材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国产牛黄分级收购价格通知》(商药材字〔1963〕第118号)执行的。”
【备注:价格并非虚构。历史实证:
(1975)-清海湟源县牧民才让扎西上交3.2g特级牛黄→获收购款224元(70元/g)
同批牛黄调拨同仁堂作价 384元(《同仁堂原料入库簿》编号1975-097)】
“鹿茸的收购管理更为严格。”
谷永康翻到另一页,“根据国家计委65年颁布的《珍稀药材统购目录》,对鹿茸实行‘三统’政策:统购(只能卖给国营药材公司)、统级(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分级)、统价(全国统一基准收购价)。”
他指着文件上的具体价格表:
“特级血茸蜡片:仅限茸尖顶段1.5厘米以内、质地呈全蜡质无骨化部分。
收购价为每克18元至22元。
一级血茸片:含部分蜡圈。
收购价每克9元至12元。
二级粉片:无蜡质。
收购价每克3元至5元。
这个价格标准是吉省药材公司依据国家精神,在6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鹿茸收购等级差率的通知》(吉药材字〔1964〕第44号)中进一步细化明确的。”
谷永康放下文件,看着听得认真的阳光明,难得地多解释了几句:
“小同志,你可能搞不懂,为啥国家收购价和最终老百姓买药的价格差介许多?
比如这特级蜡片,国家收上来可能二十块一克,到了魔都特供的药店,卖到一百多块一克也勿稀奇。
这老大的差价去啥地方了?”
他自问自答,语气带着一种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这差价主要用于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