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空间收纳。
现实中的物品,只要体积不超过冰箱空间的容纳极限,且被他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触碰到,便能凭意念瞬间将其收入这个冰箱空间内。
取出时,只需意念锁定空间内目标物品,即可将其取出放到身周一米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5.隔空投放。
他不仅能存取物品,更能用意念精确控制空间内物品的“出现”位置!
只要目标地点在他身体周围一米范围内,无论该地点是否封闭——锁着的抽屉、关着的挎包、甚至密封的铁皮盒子——他都能让空间内的物品凭空出现在其中!
如同魔法般穿透了物理阻隔。
这为他提供了近乎“神不知鬼不觉”的栽赃嫁祸能力。
这能力并非毁天灭地,但它所带来的隐秘便利,堪称神奇。
此刻,借助这金手指,利用这次“搜查”,报复李卫东,在技术上易如反掌。
他只需准备一份足够“敏感”、足够致命的“赃物”——比如一份被严厉批判、明令禁止流传和收藏的“反面资料”。
事先将其稳妥地收入冰箱空间,待到搜查开始前,或者在搜查即将开始、李卫东毫无防备、众目睽睽之下,他只需靠近李卫东一米之内,意念微动,便能让那份足以致命的“罪证”,凭空出现在李卫东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挎包最深处!
整个过程无声无息,无影无形,无迹可寻。
只要那份资料在李卫东的包里被搜出来,性质就彻底变了。
在这个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年代,“私藏反面资料”的罪名,其严重性远非“偷拿几张稿纸、几瓶墨水”可以比拟。
它直指思想立场,是足以摧毁一个人政治生命甚至人身自由的重罪。
轻则开除公职、带走劳动,重则……后果不堪设想。
李卫东纵有百口也莫辩,跳进黄浦江也洗不清。
这手段,确实狠辣至极!
阳光明并非不清楚这一点,想到这个严重后果,他的指尖敲击桌面的节奏,不知不觉变得沉重了几分。
但他更清楚李卫东的为人!
上次篡改细纱断头率数据,其心可诛!
那根本就是要将他阳光明彻底钉死在“破坏生产”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若非韩鸣谦明察秋毫、秉公处理且顾全大局,他阳光明的前程,恐怕早已断送在那个刺眼的“82”上了。
那不是失误,而是处心积虑的阴谋陷害!
如果这次只是小打小闹,比如在李卫东包里放点稿纸墨水,顶多让他挨顿不痛不痒的批评,写份不咸不淡的检讨,伤不了筋骨,反而会打草惊蛇。
以李卫东那种偏执狭隘、睚眦必报的性格,一旦怀疑到阳光明头上,哪怕毫无证据,日后必然像条潜伏在阴沟里的毒蛇,死死盯着他,伺机而动。
举报、构陷、散布谣言……种种暗箭防不胜防。
阳光明如今身处副厂长秘书这个更敏感、更易招惹是非的位置,经不起这种持续不断的暗算和消耗。
他不想时时刻刻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更不想连累刚刚安稳下来的母亲。
要杜绝后患,就必须一击致命!
要让李卫东彻底失去在红星厂兴风作浪的能力,甚至……让他彻底离开这个环境。
他早已不是真正的十七岁少年。
前世在富豪身边担任生活秘书,见惯了商海倾轧、世态炎凉,也亲手处理过不少“碍事”的人和事。
他的心肠,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淬炼得比钢铁更硬,比寒冰更冷。
善良是他的底色,但绝非优柔寡断、任人宰割的借口。
对李卫东这种主动加害、手段阴毒、欲置他于死地的人,他报复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这是生存的法则!
唯一让他指尖稍顿、略有迟疑的,是时间点。
距离李卫东陷害他,才过去不到两个月。那场风波虽已平息,但余温尚存,记忆犹新。
如果李卫东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栽了如此大的跟头,而且是涉及“思想问题”的重罪,难免会有心思敏锐、嗅觉灵敏的人,将这两件事隐隐联系起来。
即使找不到任何直接证据指向他阳光明,那份隐约的、挥之不去的“嫌疑”,落在赵国栋副厂长或者其他有心领导眼里,终究是个隐患,可能会影响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勤勉踏实的形象。
阳光明靠向椅背,木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他抬起手,用指腹在太阳穴上缓缓按压。微闭双眼,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他需要冷静地评估风险,权衡利弊。
他在脑中如同放电影般,将今天一整天的行程快速过了一遍:
早晨:提前一刻钟到办公室,打扫、泡茶。
赵国栋到后,整理好需要批阅的文件,简明扼要汇报要点。
九点整,陪同赵厂长去细纱车间巡视生产情况,重点关注断头率问题的改进措施。在车间与班长、技术员交谈约半小时。
上午:十点左右返回办公室,处理日常文件流转。期间无人来访。
中午:十一点半,在干部专用的小食堂用餐。同桌的有赵国栋、厂办一位副主任和工会主席。席间谈论的是即将到来的国庆节福利安排,气氛平常。
下午:一点开始工作。先是技术科一位姓刘的工程师送来一份设备更新报告,谈了约十五分钟。
接着是采购科副科长来沟通下季度原采购的细节,谈了约二十分钟。
两点半后,便一直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直到郎天瑞来访。
他与李卫东的交集:零!
一整天,他都没有踏足过楼下厂务办秘书组所在的大办公室!
他和李卫东,今天连面都没碰上,更别提有任何言语或肢体接触!
这个细节至关重要!
简直是天赐的“护身符”,阳光明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如果有人事后怀疑李卫东出事与他有关,必然会本能地思考:阳光明是否有“作案”的机会和时间?
而“一整天未接触”这一点,就是最无可辩驳的“不在场证明”。
它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任何可能的嫌疑都隔绝在外。
谁能想到,他拥有这种超越物理常识的隔空投物能力?这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范畴。
风险可控,机会难得,目标明确。
阳光明缓缓睁开眼,眸中最后一丝犹豫已彻底消散,只剩下深海般的平静和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
前世处理类似棘手麻烦时,那种熟悉的、全神贯注如同精密机器般的状态,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每一个环节都在脑中清晰排列,每一个可能的意外都有应对预案。
他决定了。
出手!
既然动手,就绝不留后患。那份足以让李卫东万劫不复的“反面资料”,就是最佳的“礼物”。
准备这样一份“赃物”,仓促间并非易事。
既要足够“敏感”,能引起工宣队的高度重视和严厉处置,又不能过于离谱,显得刻意栽赃。
好在时间还有,现在距离下班还有半小时,如果今天搜查,完全来得及做好准备。
阳光明凭借前世记忆和对这个时代禁忌的了解,谨慎地挑选、组合,最终在下班前,将一份“合适”的资料准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