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赌上了自己的全部筹码。
等待的日子,比上次更加煎熬。
四天,在平常或许只是弹指一挥,但在这种关乎住房的巨大期待面前,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拉得无限漫长。
阳光明表面依旧沉稳,处理着赵国栋交代的各项公务:
安排会议,整理文件,接听那部沉重的黑色拨盘电话,应答如流。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次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他的心脏都会猛地一缩,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
随即又强自按捺住狂跳,屏息凝神,直到确认话筒里传来的并非期待中的那个北方口音。
赵国栋似乎也洞悉了他的焦灼。
一次从车间视察回来,赵国栋脱下沾着絮的“的卡”外衣,目光在阳光明的脸上停留了片刻。
阳光明眼下的乌青和强装的镇定,没能逃过这位厂长的眼睛。
“稿子寄出去几天了?”赵国栋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声音带着京腔特有的沉稳。
“四天了,厂长。”阳光明接过带着车间特有粉尘和机油味的外衣,小心地挂好,声音尽量平稳。
“嗯。”
赵国栋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繁忙的厂区,包车穿梭,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歌曲,“航空信,应该快了,沉住气。”
他没有多说,但那简短的话语里蕴含的信任和笃定,像一剂强心针,让阳光明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
就在这焦灼等待的第四天下午,临近下班时分。
办公室里的空气闷热而凝滞,窗外梧桐树上,知了在不知疲倦地聒噪。
阳光明正低头整理着明天厂务会的议题材料,钢笔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那部沉寂了数日的黑色电话,突然爆发出尖锐而急促的铃声!
“铃铃铃——!”
这声音在骤然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响亮,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凝滞的空气。
阳光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猛地站起,带得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他几步抢到电话机旁,深吸一口气,才稳稳拿起听筒,声音带着工作状态下的沉稳:“您好,赵国栋副厂长办公室。”
“您好,请问是红星国厂吗?”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带着熟悉的、爽利的北方口音,正是上次那位《工人日报》的张编辑!
阳光明的心跳瞬间如擂鼓,一股热流直冲头顶,耳朵里嗡嗡作响。
他下意识地挺直腰背,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但依旧清晰有力:“是的,张编辑您好!我是赵国栋厂长的秘书,阳光明。”
他感觉自己的手心瞬间变得湿滑,几乎握不住那沉甸甸的听筒。
“哦,阳光明同志!”张编辑的声音明显透着一丝熟稔和热情,显然对这位不久前才在自家报纸上刊发过重要文章的年轻人印象深刻,“您的稿件收到了!航空加急,速度就是快!我们刚拿到不久。”
阳光明屏住呼吸,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只剩下话筒里传来的声音和自己如鼓的心跳。
“我们编辑部集中审阅了您这次寄来的几篇文章,”张编辑的语气变得郑重而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写得非常好!非常扎实!非常感人!”
连续三个“非常”,像三颗重磅炸弹,在阳光明脑海中轰然炸响,让他悬着的心猛地向上一提,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
“尤其是那篇写细纱保全工李根生的《机器旁的‘老中医’》,和写浆纱工孙富贵的《浆纱槽边的‘算盘精’》。
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事迹平凡却闪光点抓得极准,思想性很强,非常契合我们当前宣传的导向!
挡车工赵金凤那篇《布机‘弄堂’里的‘穿手’》也非常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纺织女工的精湛技艺和昂扬风貌!”
张编辑的语速很快,透着一股兴奋劲儿,“你这次寄来的三篇稿件,我们编辑部一致决定,全部采用!”
轰!巨大的喜悦如同汹涌的海浪,瞬间将阳光明彻底淹没!
三篇!全部采用!
他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谢谢张编辑!谢谢编辑部的肯定!”
阳光明强压住几乎要冲破喉咙的激动,声音带着巨大的惊喜,“这都是我们红星厂普通工人同志们身上真实的光芒,我只是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嗯,写得确实好!”张编辑肯定道。
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这三篇稿子,我们会安排在后面的版面,争取尽快刊发出来。
你上次那篇反响就很好,这次三篇连着上,效果肯定更轰动!这可是难得的好稿子扎堆啊!”
“太好了!太感谢您了张编辑!谢谢!”
阳光明的心几乎要飞起来。
不用再走漫长的政审流程!时间!宝贵的时间被最大程度地节省了!
赵国栋厂长要求的窗口期,稳了!
“行,那就这样。你等我们的报纸吧!再见,阳光明同志,期待你以后更多的好稿子!”张编辑爽朗地结束了通话。
“再见!张编辑!谢谢您!”
阳光明放下听筒,才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颤抖,后背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了一大片,凉飕飕地贴在身上。
巨大的狂喜过后,是一种近乎虚脱的轻松和随之而来的、更加炽热的兴奋,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欢快地奔流。
成了!三篇!
国家级大报!连续刊载!
这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他几乎没有片刻耽搁,立刻抬手用力抹了一把脸,深深吸了几口气,整理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和略显凌乱的衣领、袖口。
然后,他走到里间赵国栋办公室门前,站定,抬手,用指关节轻轻敲响。
“进。”赵国栋沉稳的声音传出,带着惯有的威严。
阳光明推门进去。赵国栋正俯身在一张摊开的设备图纸上,眉头微蹙,用红蓝铅笔专注地标注着什么,一缕烟雾从他桌上的搪瓷烟灰缸里袅袅升起。
“厂长!”阳光明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却努力保持着汇报工作的清晰和条理,“《工人日报》张编辑来电话了!”
赵国栋闻声,猛地抬起头,锐利的目光如电般射来,瞬间捕捉到阳光明眼中那无法完全掩饰的璀璨光芒和脸上尚未褪去的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