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巾,又恢复了平日里那份利落劲儿:“行了行了,晓得你没事就好。姆妈还要赶回车间去,还有点收尾的活计。你快上去吧,外面冷飕飕的。”她挥挥手,转身就要走,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
“姆妈,你路上慢点。”阳光明叮嘱了一句。
“晓得了!”张秀英头也不回地应着,身影很快消失在通往车间的路上。
看着母亲走远,阳光明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神沉静下来。
他转身,迎着凛冽的寒风,重新走进办公楼。走廊里的喧嚣似乎离他很远,他需要一点独处的空间。
下班铃声响过,厂区里涌出的人流渐渐稀疏。阳光明随着人流走出厂门。
初冬傍晚的风刮在脸上,带着入骨的寒意。
厂区大门外,马路两边栽着光秃秃的法国梧桐。路灯已经亮起,昏黄的光晕在寒风中显得有气无力。
走进家属院,筒子楼三号楼二单元楼道里,各家各户门口的小煤炉正冒着青烟。
炒菜声、锅铲碰撞声、大人呼喝孩子声、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样板戏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嘈杂而真实的生活气息。
阳光明掏出钥匙,打开二零三室的门。
他脱下袄挂好,搓了搓冻得有些发僵的手,走进隔间小厨房。
阳光明在角落的案板下,拖出一个小巧的竹篮子。篮子上盖着一张干净的旧报纸。
他掀开报纸,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篮子咸鸭蛋。
蛋壳呈现出一种均匀的青灰色,个头饱满圆润。
他的冰箱空间,每天都能刷新出四个咸鸭蛋,攒着攒着就攒够了一篮子。
以前在石库门住着,家里人对他知根知底,他实在是找不出理由拿出来补贴家用。
如今自己一个人住在这筒子楼的小套间里,自由多了。这些天攒下的咸鸭蛋,已经存了满满一篮子。
他今天特意数出六个。拿起一个掂量掂量,沉甸甸的,腌得很透,味道也很正。
看着这六个油亮亮的咸鸭蛋,阳光明心里有了主意。
今天这场风波能顺利找到突破口,对门的周大勇功不可没。
没有他第一时间传递的火灾现场信息,没有他透露的关于匡俊材“油水厚”和窦厂长小舅子身份的关键线索,他阳光明未必能那么快锁定目标,更未必能及时拿到那本要命的台账。
这份人情,得记着,也得还。
邻里之间,尤其是对门住着,关系处好了,是顶顶要紧的事。
周大勇在保卫科工作,为人爽直热心,是个值得结交的人。加深关系,无非就是多走动,多分享。家里有这些“富余”的好东西,正是拉近关系的好媒介。
他找了个干净的粗瓷大碗,碗边还有一个小小的豁口,这是姆妈特意从石库门那边给他拿过来的。
他小心翼翼地把六个咸鸭蛋放进去。青灰色的鸭蛋在白色的粗瓷碗里,显得格外饱满诱人。他端着碗,走到门口,拉开房门。
对门的木门虚掩着,里面传出孩子咿呀学语的声音和女人温柔的哄逗声。阳光明抬手轻轻敲了敲门板。
“谁呀?”里面传来周大勇爱人小杨嫂的声音。
“嫂子,是我,阳光明。”阳光明应道。
门很快被拉开了。
小杨嫂围着蓝布围裙,手上还沾着水。她身后,周大勇坐在小板凳上,正笨拙地用一把木头枪逗弄着他们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毛头”。
屋里弥漫着一股面食的香气和淡淡的奶味,炉子上坐着水壶,嘶嘶地冒着白汽。
“哎哟,光明啊,快进来坐!”小杨嫂热情地招呼着,侧身让开。
“不了嫂子,就几句话。”阳光明笑着,把手里的粗瓷大碗往前一递,“喏,家里有点咸鸭蛋,朋友送的,吃不完,给你们拿几个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