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光明!”孔依琴笑着举杯。
三只酒杯轻轻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乐乐也学着举起他的汽水瓶,凑了个热闹。
气氛顿时热络起来。
赵国栋尝了一口响油鳝糊,鳝丝滑嫩,蒜香浓郁,咸鲜中带着恰到好处的胡椒味,点头赞道:“嗯,地道!光明会挑地方。”
他夹了一筷子给孔依琴:“依琴,尝尝这个,本地特色。”
孔依琴尝了,眼睛一亮:“是好吃!又鲜又嫩,跟我们那边做法真不一样。”
她又夹了个水晶虾仁,虾仁脆嫩爽口,带着淡淡的醋香和姜味,连连点头:“这个也好,清爽。”
对于吃惯了北方厚重口味的她来说,本帮菜的咸鲜、微甜、注重原味和火候的细腻,确实带来了新鲜感。
乐乐则盯上了那盘油光红亮的红烧划水,阳光明帮他夹了一大块放到碗里。
鱼肉吸饱了酱汁,入口即化,咸中带甜,乐乐吃得满嘴油光,含糊不清地说:“好吃!比火车上的盒饭好吃多了!”
席间,话题自然轻松。
赵国栋问起妻子工作调动最后的细节:“依琴,你那边的手续都办利索了吧?档案什么的能转过来?”
孔依琴咽下口中的豆苗,点点头:“都妥了。区妇联接收函都开好了,就等着去报到。具体分到哪个口,做什么,得等通知了。”她以前在京都也是做妇联工作,这次算是平调过来。
“嗯,妇联工作你熟,到了新岗位也能很快上手。”赵国栋点点头,没再多问具体职务安排。
今天是团聚的日子,工作上的琐事不宜多谈。
阳光明适时地给乐乐又夹了块年糕,年糕软糯,裹着雪菜肉丝的咸香,乐乐吃得开心。
他则主要和乐乐聊着天,问他以前学校的事,喜欢玩什么,魔都哪些地方好玩,承诺以后带他去城隍庙吃小笼包,去外滩看大轮船。
乐乐被他说得心驰神往,饭桌上就数他话最多,笑声最亮。
一瓶七宝大曲,赵国栋和阳光明喝了大半,孔依琴喝了约莫二两,脸颊微微泛红,更添了几分爽利。
饭菜也吃得七七八八,桌上的盘子大多见了底。
在这个物质尚不丰裕的年代,这样一顿有鱼有肉、口味地道的饭菜,足以让舟车劳顿的母子二人感到极大的满足和慰藉。
“吃好了?”赵国栋看妻子和儿子都放下了筷子,问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示意阳光明:“光明,结账吧。今天让你破费了。”
阳光明起身去柜台付钱。
孔依琴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低声对丈夫说:“老赵,这孩子……真就十八?办事这么老练周到,钱也这么有分寸……他这级别……”
赵国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看着阳光明在柜台前挺拔的背影,眼神里有欣赏,也有深意:“回头到家,我跟你细说。这孩子,是个人才,心思也正。这次能这么快定案,他立了大功。”他只简单提了一句,便打住了话头。
阳光明拿着发票回来,一行人出了饭店。冬日午后的阳光带着点慵懒的暖意。回到家属院楼下,阳光明没再跟着上楼。
“赵叔,婶子,乐乐,你们刚安顿,下午好好歇歇。我就先回去了,不打扰你们一家团圆。”他站在楼门口,笑容温和。
“光明哥,你住哪儿啊?”乐乐一听他要走,立刻跑过来拉住他的衣角,仰着小脸,满是不舍。
这个会开车、会玩飞机模型、说话有趣还请他吃大餐的大哥,已经成了他初到陌生城市最信赖的人。
阳光明蹲下身,视线与他平齐,指了指家属院靠里的另一栋红砖楼:“喏,看到没?就那栋,三号楼。离得不远吧?以后想找光明哥玩,随时过来敲门就行!”
“真的?”乐乐眼睛一亮,距离的拉近让他安心不少,“那我明天能去找你吗?”
“当然能!只要我在家,随时欢迎。”阳光明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手感刺刺的,“好了,快跟你爸妈上楼吧,坐那么久火车,好好睡个午觉。”
乐乐这才松开手,用力点头:“嗯!光明哥再见!”
“再见,乐乐。”阳光明站起身,又对赵国栋和孔依琴道:“赵叔,婶子,那我先走了。”
“行,快回去歇着吧,今天辛苦你了光明。”赵国栋点头,看着他的眼神带着长辈的温和。
“路上慢点。”孔依琴也笑着叮嘱。
阳光明转身,身影很快消失在楼宇间的过道里。
赵国栋一手提起剩下的一个旅行袋,一手自然而然地想去牵乐乐。
乐乐却像只小鹿,蹦跳着跑到了前面,嘴里还念叨着:“爸,妈,快点!我要看看我的房间!”只留给父亲一个活泼的后脑勺。
赵国栋的手在空中顿了一下,慢慢收回,插进了大衣口袋。
他看着儿子小小的、充满活力的背影,又转头望了一眼阳光明消失的方向。
楼道里穿堂而过的风,带着初冬的寒意。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白色的雾气在眼前迅速散开。
赵国栋的的眼底,翻涌着团聚的喜悦,也沉淀着与儿子重建亲情的期待。
他对妻子笑了笑,低声道:“走吧,回家。”
孔依琴感受到他话里的情绪,同样给他回以一个微笑,默默地点了点头。一家三口,迈上了通往新家的楼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