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儿子要结婚了,谁家婆媳又闹矛盾了,这些琐碎的信息,此刻听来也别有滋味。
阳家如今可谓是扬眉吐气,一下子出了四个大学生,还有一个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这在整个片区都是独一份的荣耀。
张秀英走在弄堂里,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总是带着掩不住的笑意,连带着和邻居打招呼的声音都洪亮了几分。
阳永康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眉宇间那股因岁月和生活压力积淀下的沉郁之气,早已消散无踪。
偶尔还会和几个老工友在弄堂口下下象棋,烟雾缭绕中,落子的声音都显得轻快了些,心情明显开朗。
阳光明看着家人因为知识和努力而改变命运,过上更有盼头的生活,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成就感。
这种凭借一己之力,撬动身边人命运轨迹的感觉,比之前世蝇营狗苟,积累财富,另有一番沉甸甸的满足与踏实。
这是源于血脉亲情深处的牵绊与回馈。
然而,生活的河流从不总是平缓如镜,总是在人稍稍放松时,掀起新的波澜。
这波澜或许并非惊涛骇浪,却足以打乱既定的节奏,让人再次直面生活的复杂与无奈。
就在九月中旬,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雨丝细密,敲打着瓦片和窗棂,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
大姐阳香兰家里传来了噩耗——她的婆婆,卧床七年的王氏,突然去世了。
消息是王师傅托邻居捎来的口信,语气仓促而悲痛。那邻居披着湿漉漉的雨衣,站在阳家门口,简单说了几句便匆匆离去,留下满屋的惊愕与沉寂。
当时阳光明正坐在自家窗边,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打在天井的青苔上,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土腥气。
听到这个消息,他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温热的茶水晃了出来,溅在手上。
心中并无太多意外,却仍有一丝叹息,为生命的逝去,也为大姐这七年不易的付出,终于画上了一个句点。
阿毛奶奶自从中风瘫痪在床,至今已有七个年头。
这七年来,王家可谓是一直笼罩在病人长期需要照料的阴影之下,经济上、精力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起初,按照阳家当初参与定下的方案,请了同弄堂一位姓赵的婶子白天帮忙照顾,王金环和王银姐妹俩得以解脱,回各自家庭,只是偶尔回来探望。
香兰则恪守儿媳的本分,每月工资上交,下班后尽心尽力伺候婆婆,喂饭、擦身、按摩、清理便溺,七年如一日,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寒冬酷暑,从未间断。
也多亏了她和赵婶子的细心照料,老太太卧床这么多年,身上干干净净,竟连一处褥疮都未曾生过,这在长期卧床的病人中极为少见。
街坊邻里提起阳香兰,没有不竖起大拇指夸一声孝顺、贤惠的。这名声,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辛劳换来的!
然而,长期瘫痪在床,终究极大地耗损了老人的身体根基,脏器衰竭,免疫力下降得厉害。
据捎信的人说,老太太前一天晚上精神头还好,吃了小半碗粥,并无任何生病迹象。谁知第二天早上,赵婶子像往常一样去叫她起床喂早饭时,发现人已经没了气息,走得很安详,面容平静,像是在睡梦中悄然离去。
一场小小的感冒或许就能夺走这样虚弱老人的性命,这种“睡梦中离去”的情况,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虽显突然,却也并非完全意外,甚至可说是一种解脱。
王家上下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了这一天,仍是难掩悲痛。
王师傅与老伴相依半生,感情甚笃。尽管老太太后期卧病在床,需要他操心费力,但骤然失去,仍是感觉心里空了一大块,仿佛人生的支柱塌了一半,房间里再无那个需要他时时牵挂的身影,整个人瞬间又苍老了许多,眼神都失去了光彩。
王金环和王银环接到消息,也立刻赶了回来,扑在母亲床前嚎啕大哭。毕竟是亲生母亲,往日或许有嫌麻烦的念头,此刻永别,往昔的养育之恩涌上心头,也是痛彻心扉。
香兰作为儿媳,同样泪流不止。
这七年来,她与婆婆朝夕相处,端汤送药,擦拭翻身,虽无血缘之亲,却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羁绊,更有一种共同面对生活磨难的同舟共济之感。
婆婆虽然口不能言,但那双眼睛却能传达情绪,对她的依赖和感激,香兰是能感受到的。
如今这个熟悉的生命骤然消逝,她感到的不仅是悲伤,还有一丝仿佛失去重心的茫然。
红红和阿毛两个孩子,对奶奶的感情更是复杂。
他们从小就见奶奶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顾,奶奶说不出完整的话,只能用含糊的“啊啊”声和眼神与他们交流。
但奶奶偶尔清醒时,看他们的目光总是慈爱的。
如今奶奶突然走了,十岁的红红已经懂事,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再也见不到那个躺在床上的奶奶了,哭得十分伤心。
七岁的阿毛还有些懵懂,看着大人们哭泣,也跟着掉眼泪,小手紧紧拉着妈妈的衣角,怯生生地看着床上仿佛睡着的奶奶,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如此悲伤。
阳光明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冒雨赶去了王家。
雨不大,却绵密,走到王家时,肩头已湿了一片。
他看到大姐红肿的双眼和难掩的疲惫,心中怜惜。
王家人沉浸在悲痛中,诸事忙乱。阳光明如今正好清闲,便主动出面,帮着王师傅料理起老太太的后事。
他跑前跑后,联系殡仪馆,置办寿衣、香烛纸钱,通知远近亲友,安排守灵事宜。
他做事有条不紊,考虑周到,在这种慌乱时刻,俨然成了王家的主心骨,让悲恸中的王师傅和不知所措的香兰都松了一口气。
连王金环和王银环此时也没了主意,多是听着阳光明的安排。
丧事办得简洁而肃穆,符合当下提倡的移风易俗,但也尽了人情。
出殡那天,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秋风吹动着路边的落叶,更添几分萧瑟。
王师傅捧着老伴的遗像,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脚步蹒跚,背影佝偻,仿佛一夜之间便被抽走了精气神。
王金环、王银环姐妹俩扶着父亲,哭声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