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在他看来,此时房价低廉,不了多少钱,就能彻底解决家里目前面临的住房难题,让父母安享晚年,让姐姐们有个稳定的落脚处,非常值得,是一笔极佳的投资。

无论是从改善生活,还是从资产增值的角度看,都势在必行。

在七十年代末的魔都,哪怕是地段不错的区域,房价也低得让后世之人难以置信。

此时的房价需要由房管部门进行评估,基本等同于建房成本价,再加上一定的折旧。

价格区间,一般在每平方米二十元到五十元之间浮动,具体看房屋的结构、地段、新旧程度等因素。

阳光明并不需要买多大的房子,一百平方米左右,暂时够用就行。

就算按最高的每平米五十元计算,一百平米也才五千元。

而他这几年的积蓄,远不止这个数。

哪怕只动用他明面上,也就是工资积攒下来的钱,也完全能够承担,甚至绰绰有余。

有了这个明确的念头之后,阳光明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去房管部门咨询了私房交易的政策和流程,了解到确实有政策允许,只是手续相对繁琐,需要卖房方提供产权证明、单位或街道证明,买房方也需要出具证明,经过房管部门审核、评估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办理过户。

然后,他开始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留意合适的房源信息。

谢飞扬、楚大虎、严俊,厂里消息灵通的同事,甚至弄堂里的一些老住户,他都委婉地打了招呼。

然而,这个时期愿意出售私产房屋的人并不多。

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所,除非遇到急事,或者碰到特殊情况,否则很少有人会卖掉祖产。

因此,房源信息寥寥无几,要么是地段太偏,出行不便;要么是房屋状况太差,几乎是危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缮;要么就是产权不清,存在家庭纠纷或历史遗留问题,不敢沾手。

接连打听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阳光明也不急躁,他知道这事需要耐心和机缘。

就在他考虑是否要放宽条件,或者再等一段时间时,谢飞扬带来了一个消息。

谢飞扬下班后,特意找了过来,脸上带着笑,似乎有什么好事。

“光明,你真要买房子?”谢飞扬接过阳光明递过来的烟,点燃吸了一口,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啊,家里情况你也知道,越来越挤,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私房。”阳光明给他倒了杯茶。

“巧了!”

谢飞扬一拍大腿,“我有个朋友,姓胡,以前一个大院的,关系不错。

他家里老人前段时间去世了,留下套房子。

他家几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安家了,这次回来处理丧事,就商量着把老人留下的房子处理掉,分了钱,也省得以后惦记。

他家的房子离你家不远,是个一开间的石库门,独门独院,产权清晰,早年他父亲单位分的,后来买断了产权。你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阳光明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独门独院的一开间石库门,正是他理想中的类型。

既保持了相对的独立和私密,又带有魔都特色的居住氛围,面积也不会太大到扎眼,符合当下家庭居住的需求,也不会过于引人注目。

“有兴趣!飞扬,这次可真要谢谢你了!你这消息太及时了!”阳光明连忙说道,心情有些激动,“什么时候方便去看房?”

“我朋友正好这两天回来处理这事,明天下午就行。我跟你一块儿去。”谢飞扬爽快地说道。

第二天下午,阳光明在谢飞扬的陪同下,去看了那套房子。

房子位于一条相对安静的弄堂深处,也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黑漆木门,黄铜门环,门楣上还有些模糊的雕,透着岁月的痕迹。

推开略显沉重的木门,发出“吱呀”一声,是一个小巧的天井,铺着青石板,缝隙里长着几丛青苔,角落有一口水井,井口用石板盖着,虽然早已不用,却平添几分古意和凉意。天井的围墙不高,可以看到邻家的树梢。

穿过天井,是客堂间,面积有二十多平米,方方正正,铺着老式的木地板,虽然有些旧,颜色暗沉,但保存得还算完好,没有明显的腐朽痕迹。

墙壁上半部分刷了白灰,下半部分是绿色的墙裙,典型的旧式风格。

客堂间后面是灶披间,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砌着传统的灶台,也有预留安装煤球炉的位置,没有像很多人家那样被改造为住房。

最让阳光明满意的是,房子带有三层阁和一个没有封闭的晒台。

沿着客堂间一侧狭窄陡峭的木楼梯上去,就是三层阁。

三层阁虽然层高较矮,需要弯腰进入,但面积不小,大约有十几个平方,可以作为储物间或者改造为卧室,给孩子们住正合适。

从三层阁下到二层,就是一个方形的晒台,没有封闭,视野开阔,可以用来晾晒衣物,养些草,夏天还能乘凉。

二楼的前楼和亭子间,当然必不可少。里面的基本家具都还在,并没有撤走。

整栋房子的建筑面积,房主说大约有八十七平方米,房本上也是这个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