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珍珠,总数也超过了六千八百颗,这同样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与那些放在樟木箱子里的药材不同,黄金和珍珠在这个年代是极其敏感的东西,一旦暴露,根本无法解释来源,后果不堪设想。
唯有存放在这个绝对安全、任何人都无法探查的冰箱空间里,才能让他真正高枕无忧。
交代完存款和箱子这两件最重要的事,阳光明总算放下心来。
夫妻俩又说了些体己话,关于孩子的教育,关于父母的健康,关于彼此保重,直到座钟敲响了十二下,才各自怀着满腹的心事,相拥而眠。
第二天一早,天色只是蒙蒙亮,弄堂里还笼罩着一层浅灰色的薄雾。
因为今天是工作日,阳光明坚持不让家人,尤其是年迈的父母去火车站送行。他不想经历那种月台上泪眼婆娑、引人侧目的场景。
“又不是不回来了,寒暑假都能见面。你们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不用特意送我,兴师动众的。”
昨天晚上,他这样对家人说,语气轻松,试图冲淡离别的伤感。
当时,张秀英虽然眼圈依旧红肿,但也知道儿子说得在理,强忍着没有坚持要送行。
林见月抱着还未完全睡醒、揉着惺忪睡眼的致远,另一只手牵着同样困倦的静姝,将阳光明送到家属区门口。
晨光熹微中,院子里已经有了早起忙碌的身影,自行车铃铛声清脆地响起,新的一天正在苏醒。
“路上小心,车上人多,注意行李。到了学校,安顿下来,就赶紧写信回来。”林见月轻声叮嘱着,将手里拎着的一个网兜递给他,里面装着几个还带着热气的茶叶蛋和几张她起早烙的葱油饼,“都是路上吃的,拿好了。”
阳光明接过网兜,然后蹲下身,先亲了亲女儿静姝柔软温热的脸蛋,又凑过去,用脸颊贴了贴儿子致远那胖乎乎、带着奶香的小手。
“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等爸爸放假回来。”他对静姝说道。
静姝似乎感受到了离别的气氛,小嘴瘪了瘪,但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致远则只是咿呀一声,挥舞着小手,试图去抓爸爸的鼻子。
阳光明站起身,目光再次落在林见月脸上。
晨光中,她的脸庞清晰而柔和,眼中蕴含着千言万语,却只是化作一个浅浅的带着鼓励的微笑。
阳光明深深看了妻子一眼,仿佛要将这一刻的她牢牢刻在脑海里。
然后,他提起那个沉重的帆布旅行袋和装着食物的网兜,转身,迈开大步,头也不回地汇入了清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林见月抱着孩子,站在门口冰冷的地面上,一直望着他那挺拔如松的背影在人群中时隐时现,最终彻底消失在弥漫着晨雾的街角。
她轻轻叹了口气,一股空落落的感觉瞬间填满了胸腔。
阳光明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一路摇晃着来到了魔都火车站。
站前广场上人头攒动,各种口音、提着五八门行李的旅客穿梭不息,像一股混乱而充满活力的潮水。
阳光明验票进站,按照指示牌在拥挤的站台上找到了自己那趟开往京都的列车。
墨绿色的绿皮火车静静地卧在长长的铁轨上,车厢连接处,已经有列车员在忙碌。
车票不用报销,阳光明也就无需顾及影响,为了不让自己受罪,专门买了硬卧票。
找到自己的铺位,放好行李,阳光明终于清闲下来。
车厢里混合着烟草和各种食物混杂的气味,邻座的几位旅客看样子是出公差的干部,已经在热情地攀谈起来,互相递着香烟。
“呜——”
汽笛长鸣,声音悠远。
列车缓缓启动,轮轴与铁轨摩擦,发出“哐当”一声沉重的撞击声,然后逐渐加速。
魔都火车站那熟悉的站台开始平稳地向后退去,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终被不断延伸的铁轨、电线杆、然后是郊区的农田、村舍所取代。
阳光明收回目光,开始在心里细细规划抵达京都后的安排:报到、住宿、熟悉校园环境、了解课程设置、拜会导师……千头万绪,却又条理清晰。
旅途漫长而枯燥,哐当哐当的车轮声单调地重复着,像一首永无止境的催眠曲。
他时而拿出带来的专业书籍翻看几页,时而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广袤的华北平原、星星点点的村庄、远处起伏的山峦脉络。时而也与邻座的旅客闲聊几句,听听他们天南海北的见闻,或者讨论一下国家新近出台的政策。
饿了就剥开一个林见月准备的茶叶蛋,蛋壳染成了酱褐色,散发着茶叶和酱油的香气,就着油酥可口的葱油饼,简单却满足。
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就在这种混合着期盼、新鲜感与身体些许疲惫的状态中,悄然度过。
第二天上午,随着窗外景致逐渐变得密集,出现了更多低矮的楼房和工厂的烟囱,列车广播里传来了列车员亲切的报站声:“旅客朋友们,前方到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京都车站……”
车厢里顿时响起一阵骚动,人们开始纷纷起身,从行李架上取下自己的包裹,脸上带着抵达目的地的兴奋和急切。
列车终于缓缓驶入了京都站,稳稳地停靠在站台旁。
阳光明提着行李,随着拥挤的人流走出车厢,一股干燥且带着明显凉意的北方空气立刻扑面而来,与魔都那种温润的、仿佛能拧出水来的空气截然不同。
他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感觉肺部都清醒了许多。
京都站的广场更加开阔,天空显得更高更远,是那种淡淡的灰蓝色。
人流如织,各种口音、穿着各地服饰的人们混杂在一起,提着、背着、扛着各式各样的行李,嘈杂声中透着一股首都特有的繁忙、大气与包容。
他无暇细细品味这七十年代末京都的风貌,提着沉重的行李,按照之前查好的路线,挤上通往西郊的公交车。
公交车摇摇晃晃,穿过宽阔的长安街,一路向着hd区驶去。
窗外的建筑风格、行人的穿着打扮、甚至街道两旁树木的形态,都与魔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路辗转,当公交车终于在某个站台停稳,阳光明提着行李下车,没走多远,那座古朴庄重、带着浓厚历史沉淀的清华园校门,便赫然映入眼帘。
尤其是看到那四个熟悉的、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毛体大字“清华大学”时,阳光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节奏。
前世,他曾无数次以游客或路人的身份,在校门外驻足仰望,感觉那里面是另一个世界,遥不可及,充满了敬畏。
今生,他终于要以一名学子的身份,堂堂正正地走进这扇象征着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大门。
他在校门口驻足片刻,微微仰头,凝视着那四个大字,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