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内袋里的全家福,汲取着一丝温暖和力量。
漫长的越洋飞行开始了。
机舱内,起初还弥漫着一种压抑着的新奇和兴奋。
不少人透过舷窗,好奇地张望下方仿佛无边的雪白松软的云海,以及远方天际线那绚烂的光晕。
空乘人员穿着统一的制服,表情温和但话语不多,提供着简单的餐食和饮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狭窄座椅带来的不适、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的压抑感、以及逐渐袭来的时差疲劳,开始侵蚀每个人的精力。
舱内逐渐安静下来,引擎的轰鸣声变得更加凸显,如同背景噪音般无处不在。
有人开始尝试阅读发放的英文报纸,有人翻阅着专业资料,更多的人选择闭目养神,但紧蹙的眉头显示他们并未真正入睡。
阳光明时而翻阅随身携带的几页关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英文论文摘要,时而望着窗外出神,在脑海中反复梳理、模拟着抵达美国后的初步计划。
飞行途中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经停加油,并上下旅客。
飞机降落时,透过舷窗可以看到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异国风情。
机场规模宏大,设施显得现代而冰冷。
远处,依稀可见一些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机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多是金发碧眼,穿着打扮时尚各异,各种语言的交谈声混杂在一起。
这一切都清晰地提醒着大家,已身处另一个大陆,另一种文明语境。
一部分前往欧洲各国,如英国、德国、法国留学的学员,在此下机。停机坪上,早有中国驻法使馆的相关人员举着醒目的牌子等待迎接。
简单的告别在舷梯下进行,握手,用力地拥抱,互道“珍重”、“学业顺利”。
阳光明与几位去往欧洲的同学一一握手,彼此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
目送着他们的身影随着使馆人员消失在机场通道入口,剩余的人,心中都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队伍又小了一些,前方的路,更需要依靠自己了。
短暂的停留后,飞机再次加满燃油,装载上新的旅客,轰鸣着冲上云霄,载着剩余主要前往北美的学员,跨越大西洋,向着那片传说中的新大陆飞去。
这又是一段更为漫长、更难熬的飞行。
窗外大部分时间是单调的蓝色与白色交替,偶尔能看到下方蔚蓝海洋上如同白色碎屑般的船只。
机舱内的空气变得愈发浑浊,睡眠变得支离破碎,对时间的感觉也开始混乱。
提供的西式餐食,如夹着冷肉酪的面包、带着腥味的沙拉,在最初的新奇之后,让许多习惯了热汤热饭的中国胃开始感到不适,但大家也都默默地接受,这是适应过程的第一步。
当广播里再次响起乘务员略显疲惫的声音,用中英文交替告知飞机即将降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时,原本沉寂的舱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所有人都条件反射般凑到舷窗边,向下张望。
此时是美国当地时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阳光明媚。
下方的景象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广袤无垠的都市群铺陈到天际线,密集得令人窒息的摩天大楼如同冰冷的混凝土森林,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上,无数汽车如同彩色甲虫般缓慢移动。
环绕城市的蓝色水域广阔得像内海,巨大的船只如同玩具点缀其中。
这与他们熟悉的、普遍低矮、色调单一的国内城市景象,形成了巨大的、近乎颠覆性的反差。
一种对现代工业文明巨大能量的直观感受,混合着陌生、惊叹,掠过许多人的心头。
飞机经过几次调整,最终平稳地降落在宽阔得令人咋舌的跑道上,减速时带来强烈的惯性。
舱门打开,一股美国东北部冬季干冷的空气涌入舱内,阳光明随着人流走下舷梯,双脚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
机场内部空间宏大得超乎想象,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各种肤色、发色、瞳色的旅客行色匆匆,巨大的英文标识牌和英语广播充斥着视野和耳膜,电子显示屏不断刷新着信息。
这一切都在无声却有力地宣告,他们已经置身于一个与故乡截然不同的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心。
在出口处,他们这群穿着统一深蓝色服装、神情拘谨的东方人很快成为焦点,同时大家也看到了迎接他们的人群。
几位穿着笔挺西装、神情干练的国人举着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欢迎中国留学人员”。
为首的是一位年约五十、气质沉稳、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他主动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温和而不失威严的笑容,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同志们,一路辛苦了。我是中国驻美联络处教育组的组长,我叫周国平。我代表联络处,欢迎你们来到美国。”
他的声音洪亮清晰,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在这陌生的环境里,这样的乡音让大家感到亲切。
“周组长好!”众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应,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参差不齐。
在这异国他乡,听到熟悉的中文,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怀,让许多人一路悬着的心,终于稍稍落下,总算是找到了主心骨。
周国平与每一位学员握手,简单问候“辛苦了”、“路上还顺利吗”,态度亲切。
随后,大家在他的指挥下,领取了同样长途跋涉的行李箱,然后乘坐联络处提前安排好的,车身印有某家当地公司标志的大巴车,离开了喧嚣繁忙、令人目眩神迷的机场,驶向纽约市区。
大巴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窗外的景象如同流动的画卷,不断冲击着学员们的感官。
高耸入云、风格各异的曼哈顿天际线逐渐清晰,仿佛一座现代巴比伦塔。
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颜色鲜艳,款式新颖,速度飞快。
路边巨大的、闪烁着霓虹灯的广告牌上,是充满诱惑力的商品和明星形象。
行人穿着各异,步伐匆忙,表情丰富……
这一切都充满了强烈的现代感、商业气息和物质膨胀的味道,与国内尚且朴素、计划色彩浓厚、强调集体与纪律的社会风貌形成了极其鲜明、甚至有些刺眼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