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像李哲这种雷厉风行,说建造就建造几乎是不可能的。

远处土路上扬起一阵黄尘,一辆绿色卡车摇摇晃晃地驶来。

开车停稳后,车门“眶当”一声打开,李哲跳下车,王建军也跟著走了下来。

王秀英正在二號大棚旁领著大丫玩,见儿子下车,笑著迎过去,走到一半看到侄子也回来了,

便停下脚步转身往四號大棚走:“哥,在里面吗?”

“在呢。”王荣生正弯腰摘西蓝的老叶,起身拍拍手,“咋的了?”

“建军回来了。”

王荣生有些意外:“他咋突然回来了?”

“谁知道呢?要我说回来得正好,明儿个就让他相个亲,你说咋样?”王秀英说完,又掀开帘子对外面的孙女喊:“大丫,就在这玩,別乱跑。”

王荣生犹豫道:“是不是太仓促了?怕人家女方不乐意。”

“是有点仓促。”王秀英回过身,想了想:“这样,我去跟媒人见一面,能约在明天最好;如果不成,就改天约个时间,先把日子敲定,再让建军回来一趟。”

这媒人也不是外人,正是代销店老板娘张玉珍。

王荣生点点头:“那成,你去一趟吧。他也老大不小了,总单著也不是个事。”

“谁说不是呢,我这就去!”王秀英出了大棚,把孙女交给女儿李娜,骑上自行车往村里去了在王秀英看来,大儿子结婚了,小儿子也有对象了,要是侄子还单著,那就是自己这个当姑的责任了。

土路另一侧,李哲隔著十几米远就挥手打招呼:“陈老师!”两人已有段日子没见了。

“李老板,恭喜您又建了十亩蔬菜大棚。”陈守耕是真心羡慕,心想啥时候他们学校也能这么宽裕就好了,也不用跟那帮老头老太太抢资源了。

李哲笑道:“同喜同喜,这次大棚的土地更宽裕,您想用试验田,隨时招呼。”

陈老师一脸认真地点头:“行,我回去研究研究。”

李哲递给他一根中华烟:“陈老师,想跟您打听个事。”

“什么事?”陈守耕顺手接过香菸。

“是这样,我有个朋友通过外贸公司的关係拿到一批出口苏联的蔬菜罐头订单,我也跟著跑跑腿、帮帮忙。我们收购罐头时发现,酸黄瓜和青刀豆罐头的利润较高,但这两种罐头的量比较少。

我想著,咱们能不能种植一些酸黄瓜和青刀豆?”这中苏(俄)罐头贸易生意一直持续到后世还有,值得李哲下一些功夫,这是个长久的生意渠道。

陈守耕对这两种蔬菜並不陌生一一中国出口苏联的蔬菜罐头从50年代就开始了,国內是可以种植酸黄瓜和青刀豆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两种適合做罐头的蔬菜在北方地区使用不多。

一提到蔬菜,陈老师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先说这酸黄瓜,跟咱们传统吃的刺儿瓜不一样,必须用苏联或欧洲的专用品种,比如醃渍小黄瓜。种子获取渠道有限,要么通过外贸公司,要么通过科研机构或大型蔬菜公司,其他地方很难买到。”

他接著说:“酸黄瓜的优点是种植期短,但採收期也短,適合快速批量採收加工。另外,酸黄瓜的种植温度比刺黄瓜低,適宜生长温度是20^25度,一旦温度过高,会导致果实生长过快,果肉变琉松且酸度下降,影响加工品质。

所以要种植酸黄瓜,最好4月份种、7月份前採收,七八月份温度正高的时候反而不適合种植。”

李哲又问:“那青刀豆呢?”

“青刀豆和酸黄瓜特徵很像,適宜温度也是20~25度,从播种到採收约60天,採收期同样很短,最好在10天內採收,超过两天纤维会迅速变粗,就没法加工了。”

李哲算了下时间,眼瞅著快到3月中旬,要是4月份种植,必须抓紧时间准备了。他问:“陈老师,您觉得咱们能种植一批酸黄瓜和青刀豆吗?”

陈守耕回道:“技术方面没问题,现在主要问题是土地和种子。”

有了这话,李哲心里有了底:“土地不是问题,我可以向村集体租赁一些土地。”

陈守耕点点头:“等回学校我打听下酸黄瓜和青刀豆的种子,不过即便学校有,量也不会多,

你最好再找找其他渠道。”

李哲心中已有主意:“您放心,4月份以前,我肯定把种子的问题解决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