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眾人七嘴八舌地提问,有的问水泥立柱去哪买,有的问肥料用哪种牌子,李哲都一一耐心解答,粉笔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

等眾人问得差不多了,李哲又写下“运输”两个字:“咱们种的是反季节蔬菜,冬天上市,运输中磕了碰了、冻了都不行。遇著雨雪天路难走,菜运不出去就会老、蔫,卖不上价。这个问题得解决。”

人群里顿时议论起来,这个话题戳中了大家的心事。谁都知道往京城运菜难度大,李哲家有解放卡车,他们哪有这本事?

一个高个种植户往前站了站,他叫孙强,因为小时候摔断过腿,走路有点跛,但人很精神,嗓门也大:“李老弟,你一开始不也是用拖拉机运菜吗?俺们冬天能不能用拖拉机往bj运?”

李哲沉吟道:“去年是因为bj闹菜荒,拖拉机凭菜能进京。今年政策咋样不好说,按规定拖拉机是不让进京城的。”

赵兵在一旁点头:“没错,上次俺们开拖拉机去京城就被交警拦了,好说歹说才放我们走,嚇出一身汗。”

眾人又是一阵议论,脸上都添了几分愁色。李哲等大家安静下来,继续说道:“最后说说技术问题,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他拿出个笔记本翻开,“这里记著五六百人的名字地址,都想来学技术,我实在没精力个个都教。”

眾人的脸色顿时变了,是啊,这么多人想学,凭啥教他们?

李哲看著大家的神色,话锋一转:“所以我想选一批信得过的乡亲合作。我教技术,帮著买农资,菜长出来后我负责收购,运输问题也由我来解决。”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惊喜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赵兵挤到前面:“李老弟,学技术要交钱不?”

“不用交钱,但要签蔬菜的种植与收购合作协议。”李哲解释道,

“协议里会写清楚技术怎么教、蔬菜怎么收。我会定期培训,平时也会去地里指导,但大家得按技术要求来种,別到时候菜出了问题说不清楚。收购的品种、质量、价格都会写明白,让大家心里有数。”

赵兵询问:“李老弟,一个大棚能產多少斤黄瓜?”

李哲答道:“大棚蔬菜的產量跟天气、种植技术、施肥多少、种子品种有一定的关係,具体能產多少不好说,但我种的黄瓜大棚亩產都在六千斤以上。”

王二麻子最关心价格:“李老弟,你会按啥价收我们的菜?”

这个问题李哲早就和金百万商量过了:“反季节蔬菜十一月左右上市,品种不同价格也会不同;咱们拿黄瓜举例,十一月份大概三块钱一斤,天气越冷价格越高些。”

“三块钱!”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呼,有人掰著手指头算起来:“一个大棚產六七千斤,那就是两万多块!”这可是笔巨款,不少人眼睛都亮了。

王二麻子若有所思,“李老弟,如果你收了俺们的菜,把菜拉走了,什么时候给钱?”

李哲想了想:“回款周期不会超过半个月。”

孙强一瘸一拐地往前挪了两步,带著些许疑惑问:“李老弟,俺听说你今年在京城卖七八块一斤?是不是真的?”

不等李哲开口,一个胖乎乎的身影挤了过来,正是金百万。他喘著粗气说道:“那不一样!我就是收菜的我清楚,七八块那是过年时候的价,就那几天贵。

十一月份刚冷,价格高不了。再说还有运输费、损耗,总不能让卖菜的喝西北风吧?”

眾人哄堂大笑,气氛又活跃起来。

金百万接著说:“去年就李老弟一家种反季节蔬菜,价格自然高。今年见他挣钱了,肯定好多人学,种的多了,价格肯定会降。”

一个精瘦的汉子挤出来说道:“那不能吧?京城那么多人,咱们几十户能把菜价打下来?”这是村里的老菜农秦老六,种了一辈子地,脸上沟壑纵横,却透著股机灵劲儿。

金百万哼了一声:“谁告诉你就几十户?去年李老弟挣钱的事早就传开了,今年肯定有不少人学他建大棚,种的菜远比你们想的多。”见眾人不信,他对一旁的朱益民说:“老朱,你给说说。”

朱益民个子不高,身材瘦,脑袋显得格外大。他笑笑说道:“俺家三代种菜,俺爹那时候就建大棚育苗,可跟李老弟这半地下式大棚没法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