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老李琢磨著儿子的话,慢慢点了点头:“你说的是这个理。可真要建个能容下几百號人的地方,再弄个大食堂,得不少钱吧?”

“咱们的大棚面积会越来越大,规划確实得长远些,但不用现在就全建起来。”李哲解释道,“比如,咱们可以先建个大食堂,平常吃饭用,中午工人也能在里头休息,开会、培训的时候就当会议室、培训室用,我觉得挺有必要的。”

老李想了想说:“成,我回头跟施工队的刘金亮师傅聊聊,问问盖个大食堂得多少钱。”

“对了爹,”李哲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你再跟公司的其他股东说说,问问他们的意见。”虽说他是大股东,有绝对话语权,但面上总得尊重其他股东。

老李应了声:“我知道了。”

……

数日后,万安镇驴肉馆。

前段时间,万安镇罐头厂的谢厂长请李哲来这吃过一次,味儿不错,驴肉很正宗,他就惦记上这一口了。

上辈子李哲就喜欢吃驴肉,但因为驴肉太贵,真捨不得买,一年也吃不了两次,越是这样,心里越惦记。这辈子有钱了,还不得好好解解馋。

餐厅的包间里,就坐著李哲和镇信用社主任孙立国两人。桌上摆著一个驴肉拼盘,一个拌三丝,两碗驴杂汤,两个火烧。

李哲拧开一瓶瀘州老窖倒了两杯:“孙哥,咱哥俩先走一个。”

“走一个!”孙立国端起酒杯,跟李哲碰碰杯,一饮而尽。

一杯酒下肚,李哲夹了口驴蹄筋。別看就点了两个菜,种类其实不少,拼盘里有驴蹄筋、驴腱子、驴肉、驴板肠,都是好东西。

李哲喝了口驴杂汤,开口问道:“孙哥,最近去信用社贷款的人多吗?”

“多啊,光是你们村以建大棚名义贷款的就不下十个,不过都被我挡回去了。”孙立国放下筷子,一脸认真地说,“这事咱还得好好合计合计,儘可能缩小贷款风险。要不信用社高层不会允许大规模放款,要是出现大规模烂帐、坏帐,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对於李哲要组织农户贷款建大棚、种植大棚蔬菜的事,孙立国是乐见其成的,这对信用社来说也是好事,但同样意味著风险。

关於这个问题,他之前和李哲討论过,只是当时说得笼统,没有详细的计划和措施。

孙立国伸出两根手指:“其实说到底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大棚种植技术,种植户是否有能力种出反季节蔬菜,是否能偿还贷款;

第二个是村民可能借著建大棚的名义贷款,隨后把贷款挪用,比如消费或其他投资,导致大棚没建成,失去还款来源。”

李哲来之前都想好了:“技术方面简单,只要种植户跟四季青公司签订蔬菜种植与收购合作协议,公司会定期培训,平时也会去地里指导,保证大棚蔬菜正常生长。”

见孙立国点点头,李哲继续说:“贷款去向问题,以四季青公司名义监督不太合適。

种植户贷款前,可要求他们先加入『大营蔬菜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监督贷款用途。

贷款不一次性发放,按大棚建设节点,像挖掘地基、购买棚膜、採购种子化肥等阶段分阶段放款。

每阶段由蔬菜合作社现场验收,確认资金用在对应环节后,向信用社出具验收证明,信用社再放下一笔款。一旦发现挪用贷款,后续贷款就全停了。”

至於大营蔬菜合作社是否愿意协助信用社进行监管,答案是肯定的。

原因有二,农户加入蔬菜合作社后,每月要缴纳4元社费,可以用这笔钱作为监督的经费。

其次,合作社的社长和骨干都是四季青公司的人,李哲完全可以做决定。

隨后,两人又商量了些细节,比如能不能联繫可靠的棚膜、化肥等供应商,让村民通过指定渠道採购,由信用社直接把对应款项支付给供应商,避免资金经手村民时被挪用……

——————

246章有个问题解释一下。

李哲准备將23个大棚都入股四季青公司。

不过,现在大棚內种植的蔬菜还属於李哲个人,等七月份大棚蔬菜採摘完,使用权才会属於四季青公司,这也是为何会清楚写出大棚折旧费的原因。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