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她不知道的是,李哲下午根本没闲着。

他通过林为民联系到了崇文区饮食服务公司的冯副总。他原本想约对方明天见面,没料到冯副总一听是林为民介绍的,当即把见面时间定在了今晚。

晚上,李哲便是和林科长、冯副总一起喝的酒。散场后,李哲开车送冯副总回家,从汽车后备箱提了两瓶茅台和两条万宝路香烟送给对方。

两人已经约好,明天在崇文区饮食服务公司见面。如果一切顺利,或许明天就能买下蜀香居的商铺……

……

翌日上午。

万安镇罐头厂,西厂房。

厂房里,机器嗡嗡响着,混着工人来回走动的脚步声,三十来个穿蓝工装的工人正忙着。

两条生产线并排摆着,每条线上十五个人,各干各的活,都是熟手——清洗池边的工人搓着腌过的小黄瓜,水珠从指缝滑下来,在水泥地上积了小水洼;

挑拣的大姐戴一次性手套,眼睛尖,看见带斑、歪扭的黄瓜就往旁边塑料筐里扔,能听见轻响;

切分的小伙子攥着不锈钢菜刀,手腕一抬一落,黄瓜就切好,码在搪瓷盘里,长度差不了多少。

昨天送来的腌渍小黄瓜,这会儿正赶上关键加工。

生产线末尾的腌制区,几个工人小心地把处理好的黄瓜装进玻璃罐,再舀调配好的醋溶液倒进去,褐色醋液没过黄瓜段,冒小气泡。

封罐的老师傅盯着罐口,转着封盖机的摇杆,“咔嗒”一声,盖就扣紧了,他还会用指尖敲敲罐盖,听见脆声才放心往下传。

高温杀菌车间里全是蒸汽,工人戴隔热手套,把封好的罐头挨个放进杀菌釜,设好时间按启动。

四十分钟后,杀菌完了,罐头赶紧挪到冷却区,水顺着罐身流,表面凝了水珠,滑进排水槽,“嘀嗒嘀嗒”的,没一会儿罐就凉到室温了。

谢厂长站在生产线旁,背着手,慢慢看每个工位。

他也穿蓝工装,就腰间多了个挂钥匙的皮腰带,看工人有条不紊地干,他皱着眉,心里沉得慌——

原先一条线要二十二个人,李振国非要减到十五个,他早先还跟李哲念叨,怕人不够耽误生产,可现在看着,减的七个人没影响进度,反倒每个人动作更紧了,以前偶尔有人闲聊、偷懒的情况也没了。

他想起罐头厂的情况,光工人就有近百号,再加上其他部门管理层和厂领导,林林总总的有一百一十多人,每个月工资、福利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样都会算进生产成本里。

现在李哲这两条线,就自己管人事安保、李振国管生产,没多余管理层,人工成本一下降了。

想到这儿,他轻轻叹口气,指尖无意识摸着腰上的钥匙串,心里不是滋味——自己守了这么多年厂子,还不如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会盘活。

“谢厂长,李主管,第一批罐头凉好了!”突然,一个清脆的女声打断了车间的忙乱。

谢厂长回头,看见钟玲玲端着满是罐头的托盘快步过来。

小姑娘二十出头,扎马尾,额前碎发被汗打湿贴在脸上,一手托托盘底,一手扶着边,走得挺稳。

“小钟,质检做了没?”谢厂长往前挪了一步,声音比平时温和点——这些工人都是他从原厂挑的,钟玲玲手脚快、细心,他一直挺待见。

钟玲玲点头,把托盘放旁边检验台上,拿个罐头给谢厂长:“谢厂长您看,我都查过了,罐盖没鼓起来,敲着声也脆,密封肯定没问题,贴了标签就能装箱。”

这时李振国也走过来了,他从托盘里拿了瓶酸黄瓜罐头,先举到眼前对着光看罐里的黄瓜段——颜色绿,没杂质,醋液清亮。

接着用拇指按罐盖,试试硬度,又轻轻晃了晃,听里面液体流动的声,确定没事,才从兜里掏出开罐器,“咔啦”撬开罐盖。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