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眼皮还发沉,百云笙还是猛地晃了晃脑袋一一今天是拍大棚纪录片的头一天,可耽误不得。
他麻利套上一件印著『京城电视台』的蓝色背心,目光落在床头那个半人高的箱子上。
这是李哲昨天下午从镇上运来的,说是託了关係才从区文化局借的器材,现在全交给他管。
他蹲下身,中间是那台银灰色长江牌16mm摄影机,机身上的刻度线清清楚楚;旁边三脚架折得齐整,几卷用牛皮纸包的胶片码在角落。
昨晚他摆弄了半宿,镜头、麦克风都调好了,现在只要把胶片装进去就能用。
白云笙小心翼翼拿起胶片,手指捏著边缘齿孔,慢慢推进摄影机卡槽,“咔嗒”一声轻响,胶片卡稳了。
他又装上外接麦克风,把线顺著机身绕两圈,扛著摄影机站起身。
他看著瘦,肩膀却练出了硬茧一一以前在电视台拍外景,扛著机器走路是常事,走在大棚旁的土路上,脚步稳得很,连摄影机都没晃一下。
隔壁二十二號大棚的窗户透著橘黄色的光,白云笙扛著机器走进去。
老李正弯著腰摘西红柿,左手托住果实,右手捏著剪刀,刀口一合,隨后將通红的西红柿就放进筐里,动作快得很。
“白导来啦!”老李头一个瞧见他,直起腰擦了擦额角的汗,笑著招呼。
其他人也停下手里的活,目光齐刷刷落在他扛的摄影机上,眼神里满是好奇。
李志强凑过来,伸著脖子瞅,手指想碰又不敢碰,小声问:“白导,您扛著的就是摄影机?”
百云笙把机器往肩上挪了挪,笑著点头:“没错,这就是拍电影用的。我给咱们大傢伙拍个纪录片,把种大棚、摘蔬菜的事儿都录下来,等过个十年八年再看,保准觉得有意思。”
“能拍著俺们不?”林小虎也挤过来,搓著手问,眼睛亮闪闪的。
“当然能,我已经开机了,你们摘菜的情景都拍进去了。”白云笙刚说完,林小虎更兴奋了,还特意理了理衣角。
“白导,这东西沉不沉?俺帮你扛会儿唄。”林小虎说著就要伸手。
“不用不用,我扛得动。”白云笙摆摆手,又想起啥,“不过你要是有空,去我屋里把箱子里的三脚架拿过来,一会儿拍摘菜的全景得用。”
“好嘞!”林小虎应得脆生生的,转身就往屋外跑。没一会儿就扛著三脚架回来了。
白云笙接过三脚架,三下撑开架稳,把摄影机放上去,调好角度。
镜头对准老李他们摘西红柿的场景,从眾人弯腰摘菜,到装满西红柿的筐子搬上卡车,每个细节都没落下。
没多大一会儿,军绿色解放卡车就装好蔬菜,往京城的方向开去。
不远处,李酒缸扯著嗓门吆喝:“吃饭嘍!刚蒸好的白面馒头,还有玉米粥!”
眾人走到三號大棚的遮阳棚下吃早餐,白云笙也扛著摄影机凑过去。
铁盆里的白面馒头冒著热气,旁边搪瓷碗里盛著金黄的玉米粥,还有一碟醃萝卜咸菜,油汪汪的,看著就开胃。
“咱们这儿吃饭不要钱,管饱!”李酒缸拿起个馒头递给白云笙,“您別客气,多吃点,这机器看著可不轻。”
“谢谢。”白云笙接过馒头,咬了一口,面香混著麦香在嘴里散开。
他边吃边把摄影机对准石桌,拍眾人狼吞虎咽的样子一一这年月,这样的伙食超过了大多数家庭。
林小虎好奇问:“白导,这机器现在能看著不?俺想瞅瞅自个儿在里面啥样。”
白云笙咽下嘴里的饭,笑著摇头:“现在看不了,得把胶片送回去冲洗、剪辑,做成片子才能看。等做好了,我用放映机先给大傢伙儿放一遍。”
“那可太好了!”眾人一听,能在机器上看到自己个儿,更兴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