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庆哥客气了!”李哲也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等书出版了,您给我送本签名的就行。”

李过庆听了,从放在一旁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书夹,递给李哲:“其实这书能不能正式出版,我现在也说不准,里面有些观点可能还需要再打磨。

不过我已经给你复印了一份,你先拿著看看。等回头要是真能出版了,我一定给你补一本签名书。”

李哲接过书夹,翻开一看,里面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夹看几张图表一一有国內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分析,有政策见解,还有改革想法,其中专门有一篇写蔬菜大棚的,里面还提到了他的名字。

李哲轻轻合上书夹,小心地收起来,刚放好,就见李过庆又端起了酒杯,对著他说道:“老弟,来,咱再走一个。”

李哲陪著喝了一杯,放下酒杯,看著他:“庆哥,您是不是有心事?瞧著情绪不太对,是工作上遇到问题了?”

李过庆轻轻嘆了口气,眼神中带著几分迷茫:“老弟,不瞒你说,我最近还挺羡慕你的。”

“羡慕我?”李哲有些异。

李过庆北大毕业,在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在外人眼里可是前途无量,怎么会羡慕他一个农村出来的个体户。

“羡慕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做得这么成功。”李过庆手指轻轻敲著桌面,声音压得低了些,“我们那个部门讲究“论资排辈”,想上进就得听指挥,想出人头地就得熬年头。我今年才二十五,这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不知道要熬到啥时候。比起这,我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李哲心里一动,试探著问:“庆哥,您是想下海?”

“是有这想法。”李过庆点点头,眼神里多了些坚定,“等我真辞职那天,还得跟老弟你取取经。”

“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李哲再次端起酒杯,跟他碰了碰,两人又喝了一杯。

就在此时,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两位服务员端著托盘走了进来。

托盘里放著热气腾腾的菜餚,清燉蟹粉狮子头、大煮乾丝、软兜长鱼和水晶餚肉一一被摆放在餐桌上。菜品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瞬间勾起了两人的食慾。

李哲拿起筷子,逐一品尝这些淮扬菜,每一道菜的味道都十分出色。其中,他尤其喜欢那道软兜长鱼,鱼肉鲜嫩爽滑,调味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两人又一起干了一杯酒,李过庆放下酒杯,看著李哲说道:“老弟,我还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庆哥您说。”李哲放下筷子,认真听著。

李过庆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我有个同事,也在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

他看了你给我的那些关於蔬菜大棚的资料后,对蔬菜大棚特別感兴趣,特意托我跟你打声招呼,希望能有机会跟你见个面,去你的蔬菜大棚实地考察一下。”

李哲闻言,有些疑惑地问道:“庆哥,您这位朋友参观大棚是有什么目的吗?难道也是要写书?”

“他不写书。”李过庆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他跟我一样,也不想在研究中心待著熬日子了,想去地方上干些实事,为农村发展出点力。”

李哲又追问:“那您那位朋友打算调任到什么地方去工作啊?”

“这个还没定。”李过庆摇了摇头:“不过,他跟我提过,要是你们廊方的蔬菜大棚能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没准他也会考虑调任到廊方任职,助力当地蔬菜大棚產业发展。”

李哲虽然不是很了解体制內的工作调动规则,但也清楚“一个萝下一个坑”的道理,不是想调到哪里就能调到哪里的。

他皱了皱眉,有些不確定地说道:“庆哥,就算我们廊方能大规模发展蔬菜大棚,您那位朋友也未必就能顺利调过去吧?体制內的调动,应该没那么容易。”

李过庆听了,忍不住笑了笑:“嘿嘿,老弟,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在体制內没人脉没背景,不想在研究室熬日子,就只能选择下海经商。

但我这位朋友不一样,人家可是根正苗红,家里的长辈在体制內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也非常支持他去地方上做些实事,为老百姓谋福利—”

说著,李过庆露出一副“你懂得”的表情,没有再多说什么。

李哲仔细想了想,说道:“庆哥,这段时间天气实在太热了,大棚的棚膜早就拆了,现在去也看不到完整的大棚运作情况。

等过些日子,天气凉快些,我就邀请您和那位朋友一起去大营村做客,到时候再好好参观蔬菜大棚。”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