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桌上电话嗡嗡地震动。
“教授,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又进行了四组石墨烯衬底制备实验,但现在有个不幸的消息。四组实验,石墨烯在350°c下发生“碳原子蹦迪“。抱歉,我觉得这样形容很贴切,sp→sp杂化,导致电子迁移率暴跌40%,最终的结果,衬底结构损伤.数据已经发到您的邮箱了。”
“教授,我觉得有必要找一位化学方面的内行人士来给我们分析成分问题。”
卡森在电话里报告。
得,刚还说顺利呢,这就出问题了。
“不着急,我先看看数据。”
许青舟暗道是乌鸦嘴,坐下把邮箱里的数据报告打开,很快就找到数据的异常点。
xps检测结果显示,sno杂质含量8.7%。
沉积速率0.2 nm/s
全都有问题。
这说明.前驱体选错了?
许青舟眉头紧锁,回忆起看过的资料,曾经做的物理实验,有没有遇到相同的难点。
物理上应该是可行不该这样
那就考虑化学方面?
他于是画着sn(net)的结构图,查看哪个环节出错。
传统sn前驱体热稳定性比较差,改用二乙胺基锡(sn(net)),前驱体的分解温度降至350–400°c,应该能显著减少sn挥发。
可现在的结果恰恰相反。
电话那头,卡森见许青舟半天没说话,不由喊:“教授?”
“给我2分钟时间。”
许青舟回神,又从一侧抽出张手稿。
“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