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发展,但还在测试,如果顺利的话,这个月结束前能够有好消息。」
「怪不得这几天郑旭他们组的人像是打鸡血似的,每天晚上路过都能看到他们一排办公室的灯还开着。」
俩人瞎扯了一杯茶的时间,任南院士也起身告辞,回去忙了。
虽然嘴上说着按部就班,不用刻意和其它机构比,但他心里还是着一股劲儿。
任南离开。
许青舟又将注意力放在面前的手稿上。
这些天,除了跟锂枝晶组的实验,他还在帮郑旭他们做数学模型,郑旭带领着下面的人,以物理限域型,化学吸附型,催化转化型为机制筛选材料。
也有了不小的突破,筛选完20余种碳复合材料过后,他们把自光锁定在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和FeCoNi-S高熵硫化物上面,前者通过物理-化学协同机制实现近零溶出,后者则通过多金属催化突破动力学瓶颈。
目前,正在做这两种材料的测试。
时间在复杂的计算公式中缓慢流逝。
2小时过后,许青舟把做好的模型发给郑旭。
「其实,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和FeCoNi-S高熵硫化物都有明显的痛点。」
许青舟揉着眉心,望着电脑里的模型「前些日子把精力全部放在了枝晶组,现在那边问题告一段落,倒是可以好好关注下穿梭效应的实验了。」
虽然实验结果还没出来,但他很有信心。
「所以.」
许青舟目光沉了沉,打开文件夹,里边是郑旭小组这大半年以来的实验资料,「或许可以把实验全部拉上一遍。」
时间转眼到6月末,锂枝晶实验室。
平时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偌大的实验室里,氛围有些凝重和焦灼。
6月中旬,按照许青舟的安排,大家暂时放弃了另外三种方案,重点研究Ti0N-Ti02技术,结果毫不意外,Ti0N-Ti02满足实验需求。
并且效果出奇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