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许青舟就老实地当听众,尽管才一天时间,但收获颇多,给了他不少思路,因此在晚餐结束过后,就一头扎进房间,消化一天的知识。

晚上8点。任南院士的房间。

老头喝着茶,望着任南,表情晞嘘:「老任,从你离开到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两年没见了吧。」

两年前,任南从工程物理研究院离职,回西南交大去养老教书。

「是啊。」

任南也无比感慨:「没想到我们都能以研究员的身份碰面。」

当初,他离开工程物理研究院,还真有点心灰意冷的意思,打算教教书,就这样度过余生。

陈齐光笑着问:「在那边怎幺样?」

「还行。」任南笑着说道。

「其实,以你的能力,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院和西南核物理研究院更是施展才华的空间。」

陈齐光惋惜地说道。

球形托卡马克,尚需技术验证与产业孵化,大多数技术都处在理论阶段。

大型托卡马克,如EAST、ITER等等,这些已经积累近50年的工程经验,从苏联T-3装置(1968年)到JET聚变功率输出(1997年),其物理模型、磁约束机制和加热技术均都通过充分验证。

球形托卡马克,材料用量和工程复杂度显着下降,这是为啥商业公司也在做的原因。

所以,许青舟他们这个,不管怎幺看都是小打小闹。

「各有各的好处吧。最起码,我现在仍然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任南院士淡淡笑着。

一般小型的托卡马克,三四亿人民币就能搞定,可他们那边,光是现在就已经花掉了5个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