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许青舟坦然接受,仿星器能够长脉冲运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无衬底NbsSn薄膜。他大致看了下W7-X仿星器的数据,就把注意力转回到手头的工作上。

蓉城。

「茶在桌上,自己泡。」办公室,刘凡阳院士低头望着手中的材料,对着进来的胖老头说道。

胖老头也不客气,自顾自地泡茶,「你们蓉城的天气,也就是这个季节和秋天能过人。」

胖老头叫王平柏,是刘凡阳从米国请回来的核物理方面的专家。

吐槽着,王平柏又问:「在看德国那边的数据?」

「嗯,刚好看完。」

刘凡阳把手中的资料合上,和王平柏感慨起来:「分钟级...老王,我有种预感,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是啊,当前W7-X每增加1秒约束时间需要协调颗粒注入与微波加热的毫秒级精度。70秒维持,代表着控制系统的代际飞跃,甚至能够使设计周期缩短90%,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据。」

王平柏沉声说道:「不可否认,在仿星器技术上,马普协会仍然是一家独大。」

「差距是存在的,即使我们获得了离子体约束优化和诊断与加热技术,依旧无法在短时间内跟上。但...我们已经成功CFQS-T验证准环对称磁场位形,两年内就有自己的第一台原型机,也算是迈出第一步了。」

刘凡阳心态倒是很好。

离子体约束优化和诊断与加热技术,这两个属于W7-X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等离子时间和磁场强化,虽然他们和W7-X的技术路线不同,但在等离子约束时间和磁场控制这些上面的本质是一样的。

仿星器设计一旦完成,将在全球首次实现超高精度「准环向对称磁场位形」,降低新经典输运损失,提升等离子体约束性能。

绝对能在仿星器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第一阶段的成果很喜人,但接下来的工作仍然困难重重。

最大的阻碍,还是人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