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米国的大动作
静电势阱层梯度电场没问题,那V-PAD也就没啥问题。
许青舟推开其它事情,研究所的工作由任南暂时负责,而他则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V-PAD方案上,没办法,一套超越原有能量转换系统的新方案,难度不小。
忙碌的一周就这样过去。
周五晚上,许青舟看完球赛,就往沙发上靠了靠,盯着天花板发呆。
静电势阱层梯度电场验证结束,还需要在乾坤一号实验堆里,让实时监测-反馈系统结合AI优化器动态调整真空与电压参数,进一步压缩残余放电风险。
这个小实验就是个尾巴,找个小组搞定。
接下来,可以进行下个实验。
磁流体动能回收层验证,也就是V-PAD四级能量分选捕获机制的第二级:磁共振筛选,回旋加速电场回收。
「时间呐...」许青舟揉了揉太阳穴,得抓紧时间把能量转换系统做出来。
这些天发生了不少大事。
首先,在托卡马克上,米国顺利完成了30分钟点火实验,预计在1年内完成小时级验证。
仿星器上,完成了磁约束优化,即三维磁面优化,突破高β稳态运行(β>5%),并且还联合加拿大TRIUMF实验室建立液态锂回流包层,能使TBR≥1.15。
于是,米国重启了NCSX(国家紧凑仿星器实验)计划。
这一消息出来,可谓在聚变领域引起轩然大波。
前面说过,米国是仿星器技术的理论大国,在理论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一直试图通过仿星器的天然稳态特性避开托卡马克的瞬态控制难题。
「假如他们解决三维线圈制造精度和α粒子损失率问题,几乎可以颠覆聚变能源路线格局。」
通俗点说,仿星器的三维线圈精度就相当于托卡马克中的等离子体破裂控制,而α粒子损失率就相当于边界局域模热冲击。
这两个玩意决定了仿星器的运行效率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