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的方向确实不是问题。」那负责人扶了扶眼镜,「问题出在微观上面。」
「怎幺说。」
「因为电子偏移和摩尔定律2的极限,堆更多的宏观材料没有意义了,传统电子计算机,历时81年的电子计算机发展史3,我们走到头了-继续钻研下去可能还能提高个几十上百倍甚至上千倍,但这没意义,太大了不具备实用性。」
「原来是这样那这种级别的计算机,在未来够用了吗?」
不只是技术负责人,所有听到这句话的工程师们都摇了摇头。
答案显而易见。
「相比于三体人通过智子所展露的冰山一角的技术,我们就知道,三体人的计算机技术超出了人类太多,我们最先进的计算机可能在他们眼里面就是一个高级点的算盘。」
「算盘也比没有强。」罗清安慰道,他觉得自己得为此做点什幺,他问:「图工,目前有没有其他方向的计算机路线,非电子的,非冯诺依曼结构的。」
「有倒是有。」负责人说。
「你后面是不是还要说个「但是?』」罗清问。
负责人竖了个大拇指:「但是基本上全失败了,在您闭关后,中美俄日德法英各自牵头了一条新型计算机路线,分别是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核子计算机、生物分子计算机、非冯结构计算机、混合式计算机等,也是百花齐放,只可惜全都没有成功。」
罗清猜到了答案:「因为智子?」
「一部分是,但不全因为智子。」负责人解释到:「中国的量子计算机和美国的光子计算机,一个是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特性,使用量子位进行计算,一个是利用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光子的【波动性】和【干涉效应】来实现信息处理和传输。这两种办法缺少理论的支撑,属于被智子掐死的那一类,早早就停下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