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不乏有受善清恩泽的普通人痛哭流涕。(在本体闭关期间,善清恋爱之余经常以救死扶伤的形象出现。)
联合政府更是直接将自己的官网替换成了灰色。
舰队国际为善清降下半旗。
与社会各界一片悲伤的气氛不同,科学界出奇的冷静,他们正在就如何应对恐龙的大功率雷射武器进行大讨论。
但从面壁者公布的视频画面来看,大环的雷射武器也太恐怖了。
几乎无延迟的瞬时激发,武器功率至少是人类恒星级战舰的一千倍。
目前人类最强的雷射武器是月球上的雷射巨炮,除此之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或者卫星上,比如木卫三,土卫二以及月球,也都部署着雷射炮台。
但人类这些最大的雷射武器,功率只能达到巨环普通雷射武器的一半。
而像这种级别的伽马雷射射线炮,吞食巨环的外环上至少部署了十万台。
由于战舰的体量就限制了这种武器的功率,太阳系舰队绝对无法与巨环对垒。
同样是玩雷射的行家,人类深知恒星级战舰绝对扛不住大环释放的伽玛雷射射线。
相反,大环皮糙肉厚,挨几发人类的小雷射一点事都不会有。
尽管人类的战舰相比于联合太空军时代已经十分坚硬了,主流的恒星级战舰基本上都采用成熟的高强度纳米材料作为装甲主体。
这些从『飞刃』、『飞液』发展而来的纳米材料强度极高,且含有金属特征,可以抵御少量的电磁炮弹,甚至可以抵御中等功率的雷射射线武器。
但纳米材料强度再高,终究只是普通材料。
大环的能量武器功率与人类能量武器功率差着好几个数量级。
其实雷射武器的攻击性是其次,防御性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太阳系舰队找不到突破巨环雷射的办法,那幺后续的战争将处处受限,毕竟人类的恒星型核弹威力再大,突破不了敌人的雷射防护网都是没用的。
但所幸,应对雷射武器的办法,科学界已经找到了。
在丁仪在随远征舰队出发前,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利用三体人传递的残缺技术,将只存在于理论上的「分子级力场发生器」制造出来了一台原型机。
丁仪的一位好友,同样是从危机纪元早期冬眠至新时代醒来的的物理科学家陈博士,则接替了丁仪的位置,把这种「分子级力场发生器」给完全军用化了。
陈博士给这种军用设施取了一个颇有历史渊源的熟悉名字。
【『铁幕』装置】
这容易让人联想起邱吉尔的铁幕演讲,和那个经典的公元21世纪初的即时战略游戏铁幕装置同名,尽管后者的命名源同样来自前者。
在陈博士的精心设计下,这个铁幕装置甚至与游戏同名的铁幕装置长的也很相似,同样是环形建筑构造,中心是分子级力场发生器的核心——一颗铁红色的球。
受三体人残缺技术的限制,铁幕装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充能之后,才能释放为期30秒的分子级加强力场,陈博士称之为「铁幕力场」。
铁幕力场可以将在金属中均匀分布的自由电子完全固定,自由电子会与金属阳离子形成极强的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金属键的加强态,使金属物质进入短暂的『无敌状态』。
铁幕力场状态下的金属物质,面对宏观攻击,几乎是完全『无敌』的。
唯一的缺陷是,这种加强金属键的铁幕装置,只能对金属制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