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发动机表面厚重的复合装甲、巨大的支撑结构、维护平台、管道、暴露的机械臂……一切都在接触的瞬间被蒸发,原本平衡的重核聚变状态也因为外力的介入而失衡殉爆,上万公里的等离子束失去了它的根基迅速萎缩。
极致的毁灭性冲击波形成了每秒数十公里向外推进的毁灭之墙,冲击波所过之处,大环发动机的次级结构被地扭曲、撕裂、抛飞,随着整个大环发动机的破灭,恒星型氢弹造成的火球继续上升,并最终冷却形成标志性的蘑菇云。
由于大环赤道附近的空气稀薄,蘑菇云会扩张至数万平方公里。
不存在任何奇迹,被击中的大环发动机没有任何可能幸免于难。
大环发动机内部的核心重核聚变堆会出现二次殉爆,二次殉爆会由内而外的将这座恐龙帝国建造上百年的史诗级巨物彻底摧毁。
原本体积庞大的巨环发动机,在恒星型氢弹的核爆过后,只能残留发动机核心的电子简并态骨架,以及一些处于背面区域的钢铁残骸,如同一座放大了几十倍的富士山钢铁尸体,静静的卧在那里。
而这样的毁灭场景,先后发生了40多次。
吞食帝国从未遭受过这样的损失。
但对于技术规模庞大的吞食帝国来讲,这40多座大环发动机的损失尚在吞食帝国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毕竟龙还在,发动机还能重新建。
除了轰向赤道范围的5000颗恒星型氢弹之外,另外的轰击内环的五千颗恒星型氢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由于轰击内环的恒星型氢弹角度更为刁钻,位于环翼的伽玛雷射射线拦截区间实际上更少,伽玛雷射射线最终只成功拦截了3000颗不到的恒星型氢弹。
在剩余的2000颗恒星型氢弹坠入大环内环时,次级伽马雷射射线炮台开始运作,这些更小能级的伽马雷射射线密集扑来,这些小型雷射防御装置都是吞食帝国近些年来,利用大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临时生产的。
虽然威力不足以击穿人类的战舰,但是却可以轻易击穿这些恒星型氢弹的外部装甲。
剩余的恒星型氢弹遭遇了大量次级伽玛雷射射线炮台的拦截,约1900枚恒星型氢弹在即将命中内环区域前被成功拦截击毁。
大环指挥官见状也松了一口气。
这些次级伽马雷射射线炮台是分布在大环的11个区当中的,但由于第6区附近不是恐龙的地盘,并没有足够的次级伽玛雷射射线拦截炮台,因此第5区与第7区帮助第6区进行的夹带拦截效果比较有限。
最终仍然有上百颗恒星型氢弹坠入到了第六区,给第6区的地表造成了大量的破坏,甚至有数千条躲闪不及的白矮星鱼也被炸死在了核爆轰击当中。
愤怒的光语者文明为此吸收诞生了数以10万计的核弹菇族群数量,但由于噗叽们找不到敌人在那里,只能将怒火倾泻到了第5区跟第7区的恐龙驻军。
刚刚平息的巨环内乱又一次陷入了内战。
在吞食大环忙于拦截氢弹时,人类的恒星级战舰群也已经紧随氢弹之后,一艘艘的掠过了大环中央空域,完成了人类舰队从大环空洞区穿梭而过的史诗壮举。
这其中,远征舰队遭到了内环区域,一部分次级伽马雷射射线炮台的拦截。这些次级炮台基数大,但单体威力小,人类的舰队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伤,但纳米材料装甲的坚韧还是抗住了这些次级射线的轰击,加上恐龙们火力分散,并无战舰被摧毁。
在掠过大环内部时,人类舰队对次级炮台的方向进行了同规模的雷射反击。
尤其是以悖论引擎为首的六门光棱炮,对内环的多处反击节点进行了覆盖式光束轰炸。
在削弱了内环反击力度的同时,舰队也迎面撞上了那那数以万计迎面撞来的『环际』拦截飞弹。
相比于极高速的战舰,这些拦截飞弹的速度宛如蜗牛,纯粹是被提前发射到了中央空洞区域,形成了一道密集的飞弹屏障,等待人类舰队主动「撞」上去。
但恐龙们主动要失望了,飞弹屏障被恒星型战舰的主动防御系统——一种小型的,非伽马射线的高能雷射发射器给提前击毁了。
在这种密集的飞弹爆炸中,人类舰队成功穿出了巨环
至于后续追击的『环际』拦截飞弹,则根本无法追上。已经逼近15%光速的人类战舰群。
穿梭巨环空洞约一万公里的空间时,人类战舰群刚好只用了一秒,留给巨环的打击窗口也只有短短的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