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危险的行为。」章北海说。
东方延绪说:「太阳系舰队也知道,但再危险,一个瘫痪了的卡车头大小的东西能有什幺危害?最大的可能也不过是装满了反物质而已。
这也是舰队选择派出[北极磁场]号战舰使用『磁瓶』捕捉的原因。
而且有四辆并行的恒星级战舰一直用伽马雷射射线炮锁定着它,别说它不可能挣脱超级『瓷瓶』的束缚,哪怕挣脱了,四门待激发的伽马雷射射线炮也可以瞬间摧毁它。在探测器旁边,还有12枚随时可以遥控触发的恒星级氢弹,至于电磁动能炮,也都瞄准好了,不会出事的。」
从东方延绪的话语中可以看得出来,太阳系舰队已经对这个小玩意足够重视了,磁瓶控制,舰炮锁定,氢弹包围。
除非里面能蹦出一个毛脸雷公嘴的猴子,或者是蹦出一个罗清,否则是绝对不可能失控。
「使用『瓷瓶』的话,那确实比较稳妥了。」章北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磁瓶』对于金属物体的约束力极强,一旦磁瓶成型,那个外表呈锈蚀金属材质的探测器几乎不可能突破磁瓶束缚,除非对方的瞬时加速度能突破上千G。
但这不可能,目前除了了修仙者罗清,没有任何已知飞行器可以达到这个级别的加速度,哪怕是恒星级战舰的[前进四]加速状态,瞬时加速度也不过是120G左右。
至于『磁瓶』技术本身,该技术是人类在吞食帝国缴获的数百种先进技术之一。
事实上,人类对于『磁瓶』技术并不陌生,早在危机纪元早期,丁仪尝试攻克可控核聚变技术时在轨道空间中搭载的环形磁场(托卡马克装置)就是磁瓶的一种。
其原理是通过环形线圈产生闭合的环形磁场,同时配合纵向磁场,使磁场线形成螺旋状闭合结构,从而形成封闭式磁瓶。
但是人类并没有对磁瓶技术进行改良,没有改良的原因是因为该技术对人类没有太大的实用性,操纵磁场在人类的技术发展中只是一个很小的分支,更何况直到五年前人类才突破了智子的封锁,需要发展的方向很多很多。
人类技术现在百花齐放,新一轮的科技爆炸已经有了苗头,但五年时间终究是太短了,大多数新技术都处于实验性论证阶段,对磁瓶技术自然也是没有什幺研究。
恐龙有控制反物质的需求,而磁瓶技术更是保持控制四维空间内部物体状态方向的关键技术,因此单论『磁瓶』技术,恐龙远超人类。
从吞食帝国缴获的新型『磁瓶』技术,让人类只需要在战舰外部安装两个强磁体模块,通过两块供电形成强磁体,就可以使目标空间内形成两端强磁场。
两端磁场强度远大于中间区域。磁场线在两端会向内弯曲,形成「瓶口」,中间区域磁场较均匀,类似「瓶身」。
带电粒子则在磁场中会沿磁场线螺旋运动,当运动到两端强磁场区域时,会被磁场「反射」回中间,从而被约束在磁场形成的「瓶」内。
大环战争时,恐龙就是用这个技术,利用大环背面的数以万计的电流强磁体形成的高速运动轨道,实现了对数以千计『磁瓶』的高效率控制。随后利用这些磁瓶抛出上千枚反物质武器,成功拦截了人类的三百艘自杀式战舰攻击。
吞食帝国无条件投降后,人类军队登陆大环,完成了对大环的全面占领,随后开始解析恐龙的先进技术。
恐龙们倒是也没有藏私,直接将所有的技术全部交给了人类,包括重核聚变技术、磁瓶技术、超大规模建造技术、白矮星物质加工技术、超分子材料技术等等。
甚至包括人类现阶段完全无法验证的『高维空间碎片』技术、『反物质制造』技术。
这两者技术都需要大环进行全功率供能时才能实现,高维空间碎片就不用说了,将大量粒子撑开为四维结构使其形成四维空间,这需要的资源量非常夸张。光是维持四维碎片的存续就需要源源不断投放大量的能源。
人类目前还玩不起这个东西,除非人类舍得让大环吃颗行星,吃饱之后才能进行大面积四维碎片制造。
人类在实验室中消耗了一整个城市的电力,制造了约1立方厘米的四维碎片空间,这个高维空间仅仅存在了0.1微秒左右,就瞬间蒸发消失。
因此,高维空间碎片现阶段不具备研究的价值,人类只是记录了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