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罗清还观察到了六颗行星范围内的文明活动痕迹,比如一些人造光源,看来第一地球已经完全登陆了其余行星。

第一地球对其他行星的开发程度,要远大于人类对于火星、金星等行星的开发程度。

最重要的是,罗清在那颗恒星上,观察到了一个半透明的壳子,这个壳子严重压低了该恒星型的光度,使其光度仅为太阳的千分之一。

换言之,整颗恒星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能量,都被第一地球的文明给截胡了。

罗清知道这种装置叫什幺,早在1937年的科幻小说《造星者》中,作者斯台普尔顿就畅想了这幺一个巨型人造结构,用于包围恒星并获取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

这种科幻概念的装置,被称为戴森球。

这是一个,拥有了戴森球的,对所在恒星系的所有恒星完成开发的,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标准Ⅱ型文明。

论技术水平高于人类,论技术规模大于恐龙。

这就是「第一地球」,六颗地球里面的「大哥」,也是如今唯二幸存的文明,其所展现的实力,无论是建造戴森球,亦或者是两万年前发送百分之一光速的难民船队,都彰显了第一地球的强大实力。

毕竟,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太阳系人类的文明等级虽然已经达到Ⅰ型,但距离Ⅱ型文明还有较遥远的距离。

罗清曾经问过排险者传感器关于文明等级划分的问题,得到的的答案是,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Ⅱ型标准文明,在宇宙尺度上对应的等级应该是10B级。

作为对比,二战时期的地球是3B级文明,冷战时期的地球是4B级,危机纪元早期的地球是5B级。

6500万年的龙蚁联邦、以及离开地球时的恐龙飞船『初号环』,文明等级是6B级。

其中3B和4B的差距并不明显,5B和6B就已经有了明显差距,等级差距越往后越明显,这一点倒是和修仙境界有着某种共同性。

链气1~10级几乎没有明显区别,筑基多了能围杀金丹,元婴结阵能对抗化神,但是合体再多也很难打过渡劫,渡劫期修士对于地仙境仙人则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越高级的差异越大。

罗清估算现在危机纪元205年的太阳系人类,文明等级是6B~7B级左右。

在一百多年前的某天,在等待「脑细胞」跃出天际的那一夜,罗清与排险者聊了许多,他曾问过排险者A、B、C,D,E这些套用希腊字母为表述的文明等级区别是什幺?

排险者的回答是:因为文明早期发展现象不同,不能以简单的的技术,比如使用火来作为文明分类的依据。毕竟,宇宙中存在海洋文明,用使用火来评判对他们并不公平。

目前宇宙公认的文明发展等级界定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C级之前以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传承体系的存在性为核心标准,C级之后以技术发展成果为核心标准。

罗清想要具体一点的答案。

排险者传感器只好以人类的技术发展为例子,给了罗清一个清晰的概念。

进入E级条件:观星(思考世界之外)

1E:生物本能阶段。靠基因本能趋利避害(如趋光、觅食)。

5E:经验积累阶段。能通过个体试错总结简单规律,但知识仅存于个体记忆,随个体死亡消失,早期猿人属于这一阶段

10E:口头传承萌芽,知识开始跨个体传递,但无抽象归纳。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处于该阶段。

1D:学会经验归纳

3D:符号与计数诞生,新石器时代处于该阶段。

7D:自然现象归纳,总结周期性规律。三体137号文明(墨子、周文王),人类中国的商周时期(祭祀),古埃及前王朝、两河苏美尔早期均处于该阶段。

10D:抽象思维萌芽,但知识仍停留在经验猜想,传承体系脆弱。

1C:杠杆原理,系统归纳。

2C:对运动的归纳,亚里士多德式认知。

3C:基础科学突破,掌握力学三定律或等价基础物理规律,,能用数学公式描述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的出现,一己之力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宇宙通用概念上的「中等文明」。

6C:经典物理体系完善,掌握电磁学、热力学定律。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地球属于6C级文明。

10C:微观世界初探,理解原子结构、量子现象(如光电效应),开始用数学模型描述微观规律,知识传承进入「学术共同体」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地球属于10C级文明)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