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改建事宜就交给了郑永才。
张建川素来主张用人不疑,既然人家能抛下原来的工作来跟自己,说明认可自己,而自己也愿意给他这样一个机会。
只要愿意干,能干好,那他也不会亏待对方。
关于益丰公司未来的股份构成,张建川也一直在考虑,除了引入晏家和褚德辉这边两个「战略」股东外,剩下就是跟随自己这群人的股份问题了。
原来他一度考虑过如果在安江那边落足,为了发展需要,甚至可以让渡一部分利益给公家,但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经开区这边似乎在思想上要开通许多,对私营企业虽然不像像外资企业那幺热情,但也不歧视,所以这个想法就被搁置了。
但张建川也清楚,至少到目前,各地对私营企业的态度都还是出于一个混沌期,很多地方都还时不时地会针对私营企业采取一些非友善的行动,不管是工商、税务,还是卫生监管、公安这些职能部门,都是如此。
这种局面要想得到改善,还得要有赖于从高层传递下来的态度逐渐延伸到基层。
这也是为什幺沿海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红帽子企业盛行的缘故。
其实现在最受欢迎的还是外资、台资和港资企业,无论是走到哪里,这三类企业受到的欢迎都是最热烈的,同时能给出的政策也是最优惠的。
张建川也听到一些传闻,包括一些香港人来内地,随便出点儿资,甚至就根本没出资,挂个名衔,搞个假合资,企业获得的各类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都远胜于帮代替香港人出资那点儿利益。
这种好事情张建川都忍不住艳羡不已,毕竟这是实打实的优惠,对于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提升业绩也是肉眼可见的。
不过现在这些对于益丰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争取像当初搞民丰一样,一炮打响。
回安江的路上,张建川坐在这辆面包车上,也忍不住道:「玉梅姐,其他也就罢了,但公司恐怕必须要买两辆车了,不管是经开区这边,还是安江那边,太不方便了,经开区这边连公交车都还没有,这一来二去,简直太耽误事情了,……」
「你不说我也要给你建议了,五十万到帐,还给建材公司十万之后,还剩下三十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