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昔日只是被仇恨一时蒙蔽,这才做出错事,人谁无过,师太欲以一死,而殉以往之非,足见勇决,亦足见悔悟之心,所谓『放下屠龙,立地成佛”不就是这样吗?”
我夫君常说,人生六如,如幻、如露、如泡、如影、如雾、如电,当作如是观,师太佛门高人,岂需小女子饶舌?”
她所说句句都打入云长空心坎之中。
灭绝师太也是心下一宽,如沐春风,心中好受得多了。
云长空说道:“师太,我这老婆见识过人,她所言与我所想完全相同。
人无完人,谁这一生所为所行都不可能全都正確,郭大侠也不行!
既然选错了,那就选错了吧!
道德经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因为过往种种皆是有因可循。
师太在去光明顶的路上,其实就是已经放下了一切。
之所以让周姑娘那样做,无非是因为出现一个张无忌,让你看到了,他对周姑娘的情,让你看到了得到屠龙刀的机会,这才出此下策。完全没有去深思,他和谢逊,殷素素这些人本就极为不同。
而你这样做,其实与明教那些人口中喊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个样,更加忘却了他们也是驱逐胡虏,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这本就是你生平之所愿。
你的忘记,这便是佛门讲的魔生孽重的根本之义啊!”
听了这话,周芷若心情激盪,也收了哭声。
她想到了,去往光明顶的路上,灭绝师太说我辈习武,就是要锄强扶弱,扑灭妖邪,说一百年前又有什么峨眉派了,哪怕门派覆灭,轰轰烈烈走一场,也无愧天地。
灭绝师太嘴唇微微颤抖,她让周芷若去色诱张无忌,手段是何等卑劣下贱,大违峨眉派门风。
她之前只是认为张无忌是魔头,对付此等之人,还和他讲什么侠义。但这两个念头也是极端矛盾,否则她怎会对周芷若这个徒儿下跪?
其实在她心中,这也是极大的迷乱衝突,此刻听云长空这么一说,她明白了,自己就是被仇恨蒙蔽了心灵,行事与自己所痛恨的魔教一样了,这就是滋生了心魔。
“魔深孽重!”灭绝师太眼神黯然,合什一礼道:“阿弥陀佛,多谢贤伉儷开导。
当此乱世,我峨眉派若只为了自己一派得失,坏了反元大事,让天下百姓落於水深火热之中,就算峨眉派天下第一,又如何对得我派祖师与郭大侠为国为民之心!”
云长空微微一笑,也双手合十,说道:“师太,浮生一梦,正所谓一念执著,万般皆苦。
若是做不到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但能將尘世看轻一些,把得失看淡一些,把成败看开一些,这就是重生的开始。
灭绝之名,因魔而生,那么心魔也是魔,不回头前看,不自责於心,这便是大逍遥,大自在。”
灭绝师太心中一动,微笑道:“既然浮生一梦,都是虚假,你对她们的感情莫非也是假的?”目光看向了赵敏,又扫了扫紫衫龙王。
几女听了这话,今天都看向了云长空。
云长空开导灭绝师太时舌灿莲,说什么看淡看空,但听此话,总不能再说什么一切皆空,但这也难不倒他。
云长空经书读的多了,辩才无碍,说道:“佛家讲四大皆空,道家也讲什么无欲无求,清净玄默,我认为这是假大空,是最大的虚偽之言,反而落了下乘。
正所谓刚极生柔,柔极生刚,正到极处也是反,反到极处也是正。
只因人生在世,都有欲有求。
就像女人於我一样,若是硬要绝情绝欲那是有违先天之欲。但有欲有求,却不能为此隨心所欲,不择手段。应该求之有道,顺其自然,这便是得之有命,万事隨缘的道理,而这也是佛家讲的因果。
因为人心不足,算尽机关,得到本来不属於你的,或早或晚也得还回去,谁都逃不掉当年曹魏代汉,司马夺魏,再到司马氏被斩尽杀绝,包括近代金国灭北宋,靖康之耻,可金国被灭时,它的下场比北宋更惨。
蒙古人崛起,雄视天下,灭国无数,杀戮不止,忽必烈昔日灭宋,宋朝亡国之君覲见,他的察必皇后曾言,自古无千岁之国,勿使吾子孙及此,乃为之幸。所以忽必烈让她挑选从南宋缴获的战利品,她一样都没拿,反而很是伤感,著力照顾宋朝亡国太后。
因为她看的清,看的远,她这一介妇人也知道后辈逃不了如宋这一日。但她这种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也是最有魅力的时候,忽必烈一代雄主都对她极为珍视。
女人如此,男人亦如此,而那时候你只需要真心付出一点,那你要么得到真心,要么得到真相。
若换来真心,自会为你付出,或许会加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开怀抱的接纳。
若是得来一个真心换不来真心,她心中无你的真相,这也是值得的。我们就可以毫无犹豫的离去,这就是瀟洒,也是隨缘,更是自然。
佛道中人对色慾避之不及,订下戒律,严格遵守,生怕误了修行。其实就是他心中想念这一切,而又强行压制,一旦遇上特定情况,好似洪水破堤,一发不可收拾。也就出现了欺世盗名,活名钓誉的偽君子,人中败类。”
他博学广识,几人都听的沉侵其中,小昭觉得有趣,问道:“那么和尚道士不该遵守戒律吗?”
云长空道:“美好事物就该被欣赏,见了美女就心中默念这是“红粉骷髏”,视而不见,那是最大的虚偽。
无论在家出家,只要见色而不滥淫,进得出得,来得去得。这便是修佛在心,『身似菩提心似镜,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禪义。当然,知易行难。
就像明白武学道理,其实不难,可將之融合在武学招式之中,发挥莫大威力,这就很难很难,千万人中也难出一个。
就像创製九阴真经的黄裳,他本来不会任何武功,也没有师父,他只是读道经,就无师自通,成了一个內外功俱臻上乘的大高手,杀的明教法王使者落流水。只能杀他的家人,围攻他从而报復,可他最后也放下记掛四十年的仇恨,没有杀那个仇人,这才有了《九阴真经》的问世。
所以我读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言,並不以为然,反而觉得神秀大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更加符合佛法度人度世之真义。
皆因慧能之言,假大空而已,別说修习之人,就是他自己若真的心中空无一物,没有胜负之念,又何必与神秀大师相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