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我让财务处初步审计了对方提供的部分财务帐发现,对方根本没有盈利目标这一说,全是亏损帐。」

「一笔糊涂帐啊——」

谷维洁看向李怀德开口问道:「李主任,一机部领导怎幺说?」

她顿了顿,又继续问道:「如果咱们接手塔东机场,在政策和运营方面是否有其他要求?」

这倒是问到了点子上,众人的目光齐齐望向了李怀德。

李怀德沉吟了几秒,便开口讲道:「杜主任的意思是红星钢铁集团正在向多元化、立体化发展。」

「他提到了钢飞和营城船舶。」

这幺讲着,老李坐直了身子,看着众人点了点头。

「按他的意思,既然飞机和船舶都造了,对外贸易也有了,那购买一座飞机场来运营也是说得过去的。」

他挠了挠光明顶的脑袋,鼻孔里长出了股子气,道:「至于说政策方面,杜主任的意思还是以业务为主。」

「如果业务发展有需要,那就按程序申请,如果没有就真没有了。」

「毕竟不是属管单位嘛。」

苏维德这会儿开口解释道:「一机部是没有飞机和机场管理范围的,不可能给出三机部的政策和条件。」

「我的想法是指导政策不要也罢,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发展。」

李学武再一次开口,语速较快地解释道:「亏损并不是不可逆转的,包括航线建设和机场运营。」

「两个方向,航线建设国内开一条赔一条,这是一定的。」

他摊开双手讲道:「想要盈利就得开通国外航线,这又很困难。」

「第二个方向,机场运营。」

李学武将手边有关于机场运营方案向前面推了推,讲道:「尽最大可能收揽落地奉城的航班,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范围也是一条出路。」

他转头看向李怀德强调道:「既然集团能在汽车、飞行器、招待服务等方面树立行业标准,为什幺不能在航运领域再做出规范性的典范呢?」

「这个思路我觉得是对的。」

谷维洁手指点了点,看了李学武一眼后对李怀德讲道:「任何行业在业务达到标准线以上的时候,都会产生业务量集群的效应。」

「如果能集揽所有落地奉城的航班,哪怕是一半也能扭转局面。」

她看李怀德,强调的就是这一点,因为能做到这一步的只有老李。

有人说老李无能,其实他还是有点能力的,至少在交际方面无敌。

你就说吧,需要哪个方面的资源,除了口无遮拦把北方工业报给得罪了,他在工业系统内遍地是朋友。

酒肉朋友不算朋友了?

这些年红星厂招待的单位领导用火车都拉不过来,老李个人的招待费哪年都会超,可景玉农从不抱怨。

为什幺?

原因很简单,有需要协调的工作,老李出面那是真好使啊。

酒不白喝,肉不白吃,这个年代的人还是有点底线的。

「这个是得同辽东沟通?」

李怀德真不懂这个,看向李学武问道:「还是同民航打招呼?」

「两个都要,双管齐下。」

李学武的回答简明扼要,「您在做工作的时候注意度,不要太超前,得给我们的谈判工作留出空间。」

「嗯,呵呵呵——」

李怀德听明白李学武提醒的意思了,轻笑着点了点头。

「机场运营的方案细节下来再看一看,我觉得是没什幺问题。」

他歪着身子看了众人一眼,目光里带着询问的意味。

高雅琴轻笑了一声,开口道:「我是很相信秘书长在经济工作领域的经验,也相信他的组织能力。」

「既然总经济师都这幺说——」李怀德确定大家没什幺意见,便看向李学武微笑着讲道:「你在辽东,那就多辛苦一下,做好准备工作。」

老李的言下之意便是将塔东机场的运营管理权限暂时下放给李学武全权负责,包括经营权和管理权。

「关于航线的建设,我有几点建议。」李学武在点头过后开口讲道:「放眼东北亚地区,奉城不能错过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新发展、新机遇。」

「苏、日、韩、蒙都应积极建立双通航线,提供落地条件。」

他非常大胆地讲道:「就算今年不成,那明年也得努力,哪怕是后年、大后年成了,也是成功了。」

「这个——」苏维德突然皱眉开口讲道:「学武同志刚刚提到的东北亚这四个国家,是不是有点……」

「民航嘛——」薛直夫瞅了他一眼,道:「这个是不受限制的。」

苏维德看向李学武,想要确定这一观点,李学武却点了点头。

「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民航的情况,也方便诸位在接下来协调和帮助该项目开展工作。」

他开口介绍道:「大家都知道,民航在初创期规模很小,只有12架小型飞机和3条国际航线、9条国内航线。」

「津门、京城、汉口、山城、羊城,以津门为基地开通了两条线。」

「山城、锦城、西昌、花都、春城,以山城为基础开通了三条线。」

「另有几条地方线……」

他只介绍重点,众人听的也很认真,看得出来李学武是做了功课的。

「现在运营的国内航线有26条,包括锦城、津门等城市航运基础;国际航线有4条,苏、朝、安、缅。」

李学武介绍完,看向苏维德讲道:「民航航线建设不在对方,是在咱们,看是否愿意架设交通桥梁。」

「嗯——」苏维德沉吟着问道:「要按照这个意思,也可以架设通往法国和港城的航线了?」

「如果是货机或者包机可以。」

李学武很明确地讲道:「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意见。」

他转头看向众人解释道:「较客运量不足的尴尬情况,货运在航运交通领域算得上是盈利的项目了。」

「而且货运航线比客运航线的架设条件更宽松,包机同样如此。」

「包机咱们有条件,货运怎幺办?」薛直夫微微昂起头询问道:「难道还要再买几架运输机?」

「可以租赁的。」景玉农突然开了口,回答了薛直夫的问题,她看向李学武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通过物流总公司来开展相关的业务?」

「这样名正言顺。」

李学武点了点头,确定了她的猜测,再次看向众人解释道:「集团同圣塔雅集团有着较为密切的商业合作往来,运输条件已经达成。」

「圣塔雅集团近期在东南亚地区斩获颇丰,咱们也分一杯羹嘛。」

「运什幺?」苏维德还是不明白,皱眉问道:「五金电器?」

「运飞机和食品。」李学武看向他,微微挑眉讲道:「钢飞的KH-4直升机在东南亚地区销售量可观。」

「食品贸易拥有一定的免检空间,这方面可以作为补充。」

他又看向了其他人讲道:「精密机械也可以开展航运工作,看成本需要吧,对比出口我更看重进口。」

说到这里,李学武目光盯了老李一眼,老李也是心领神会,瞬间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东德!

「那就多方面准备吧。」

李怀德见众人对机场和航线搭建没什幺疑问,便没再给他们纠结其他细节问题的时间。

因为细节问题不需要会议来讨论,尤其是具体的实施方案。

不要说老李谨慎过了头,嘴里强调着团结,实际却不信任同志。

到了这个级别,他信任谁?

尤其是管委会的这些人,业务只定方向和政策就可以了,怎幺实施不要讨论,交给对的人才是正确选择。

「航线揽收、航线搭建、货运航线建设和货运飞机租赁……」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刚刚讨论的结果,嘴里讲道:「下一条,首汽。」

嘴里说完,手里的钢笔也停了下来,擡起头看向李学武讲道:「说说同首汽的合作谈判情况。」

——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