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可有了技术呢?」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产能是上去了,可质量距离国际行业标准却差了一大截,我们是愿意做廉价汽车吗?」

「就是说,现在六千块的羚羊,八千块的白羊座,国内能卖出去多少。」

李学武手指敲点着桌子,皱眉讲道:「就是彗星摩托车在国内市场卖爆了,一年也才几万台,是这样吧。」

「国内的汽车市场太狭窄了,咱们的老百姓太穷了,还用不起汽车。」

他无奈的语气让众人心情再一次沉重了几分,满桌的饭菜食之无味。

「话说回来,没有去年举旗要技术革新的钢汽,我们的汽车工业还得沉睡多少年?你们二汽呢?」

李学武把话题拉回到了二汽身上,直白地讲道:「年产3000台汽车都乐的找不到牙了吧,跟现在比一比。」

他端起酒杯长出了一口气讲道:「钢汽和二汽都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这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众人端起酒杯,钦佩地看着他。

「那就敬正确的道路?」

古力同端着酒杯又看了看其他同志,道:「敬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干——」

***

古力同是想听真话的,但真话李学武不能当着太多人的面跟他说。

酒局过后,两人坐在了休息室。

张恩远站在外面同古力同的秘书小周问起了京城的风土人情,算是站岗。

李学武端着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道:「破烂收了一箩筐,你们是想攒出一个二汽汽车集团吗?」

「你当我们愿意吗?」

古力同给自己点了一支烟,吐着烟雾讲道:「换你们来试试看。」

「这就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算了,步子迈的小一点,紧跑慢跟着吧。」

「我们也正面临着职工安置的问题,上次你也赶上了。」

李学武迭着右腿,手里捧着茶杯看向他讲道:「首汽的几百个指标我们都想要,你说现在的形势难不难。」

「至少你们已经甩开包袱了。」

古力同坐直了身子,道:「二汽呢,说是在变革,包袱越来越重。」

「这不能单纯地用甩包袱来形容,我们可没有抛弃自己的职工。」

李学武着重强调了一句,而后继续讲道:「京城工业给我们留下的烂摊子比你们少吗?十六家企业啊,你想想。」

「那我们也学学你们?」

古力同挑眉说道:「你有没有想过,新京一厂一旦撑不起来,那时候几万名工人怎幺安置?全靠市里解决?」

「哦,原来你是这幺想的。」

李学武擡起手挠了挠眼眉,问道:「京城这样想的人一定不少吧。」

「我不代表大多数,我只讲事实。」古力同皱眉看着他强调道:「你们集团分流了两万多名职工给新京一厂这是事实吧?」

「可这两万多名职工本来就是京城工业的啊。」

李学武放下茶杯认真地解释道:「我们厂原来也才三万不到,是兼并了十六家企业以后人数才膨胀起来的。」

「现在的七万人都还有部分是京城工业甩给我们的包袱呢,这怎幺算?」

他放下右腿,道:「帮助京城工业组建新京一厂不是我们提出的,是京城工业提出来的,这你得想清楚。」

「但道理是一样的。」古力同看着他说道:「如果二汽也成立一家工厂,实施人事变革,搞技术比武,再将成绩和年龄没有优势的职工划去新厂,最后积极推动新厂独立运营,交给市里。」

「前提是你们敢这幺做。」

李学武擡起眉毛看着他强调道:「如果新厂能养活这些职工,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市里还希望更多的工业发展起来呢。」

「你就保证京一厂能站住脚?」

古力同看着他,问道:「拿什幺保证?」

「6月份,我去谈的。」

李学武淡淡地说道:「红星钢铁集团同新京一厂达成了一份合作协议。」

「协议的具体内容我就不说给你了,但有一点,技术和生产包含在了里面,我们有的都会支持给新京一厂。」

「就为了安置那些工人?」

古力同诧异地看着他问道:「这算不算舍近求远了?」

「这叫技术性调整,懂吗?」

李学武身子微微前探,看着他讲道:「资源整合这个词听过没有,一手的烂牌还不赶紧想着打个顺子,难道全都憋在手里,大家一起饿死啊?」

「先将优良资产和资源划拨出来,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他手比划著名讲道:「在完成原始积累以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遗留的问题。」

「怎幺解决?」

古力同像是听进去了,有些犹豫地讲道:「一旦发展的速度追不上不良资产退步的速度,那后果不堪设想。」

「总有一线生机,你找我来不就是下不定决心,想要一个理由吗。」

李学武看着他说道:「这幺给你讲,一旦钢汽涉足轻货领域,以现在的二汽能在市场上坚持多久?」

「不要跟我说市里不会看着你们落难不管,这几年工业调整的太多了。」

他直白地威胁他道:「钢汽新上马的海狮客车从研发到下线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二汽能做到这一点吗?」

「你们真的要做轻货?」

古力同皱起眉头,内心的震惊来不及掩饰,如果真是这样,二汽危矣。

以钢汽的工人素质和产能,真要刚轻货,一定压的二汽喘不过来气。

他不觉得李学武在假设,因为在内地客车永远没有货车好卖,这是一定的。

刚刚李学武也提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狭窄,到时候钢汽真的觊觎轻货这块市场,以钢汽的技术储备也许一年都用不了,到时候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别人不知道钢汽的技术储备有多强,同钢汽有合作项目的二汽可知道。

都说一七厂是国产汽车的开山鼻祖,也是龙兴之地,技术储备雄厚。

但现在讲,零部件供应链和流水线组合搭配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全包全揽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古力同认真地看着李学武,想要看看他刚刚的话是不是认真的。

李学武却抿着嘴唇长出了一口气,随后讲道:「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唰——

古力同脑门上的冷汗下来了。

艹!还真让他猜中了,钢汽果然有轻卡项目,很有可能在实验阶段了。

不,不是钢汽,是研究所,他想起来了,红星钢铁集团有个汽车工程研究所,那里才是钢铁集团技术发展核心。

「什幺时候?」

他定定地看着李学武问了一句,可哪里能得到李学武准确的回答。

「好好考虑一下吧。」

李学武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如果你们还想跟上时代的浪潮。」

「记住,这很有可能是国产汽车在这个时代最后一次发展的机会了。」

「你的意思是……」

古力同犹豫了,他不敢想真把那些落伍的工人推出去会怎幺样。

「这样吧,我说个主意你考虑。」

李学武喝了一口热茶,道:「在钢城跟你提过的,你们挑个厂子,我们出流水线设备,零部件走供应链,在京城生产宏运客车,我们包渠道销售。」

「时局维艰,共渡难关吧。」

「共渡难关?」

古力同不是新兵蛋子,无语地看着他说道:「工人指标呢?怎幺分?」

「能分多少分多少。」李学武很直白地讲道:「我们集团没有多少人要安置了,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