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八万块,三个月,这点要是都凑不齐的话,那李怀德也甭弄什幺项目了,趁早黄摊子了。

每一期都能给下一期筹备二十万,每一期都有八万多的缺口,谷维洁的压力瞬间减轻。

包括工人在内,是有关于这种捐款方案的议论,但每一期的后尾就是下一期的前端,他们反对的力度不大。

如果不是靠前的,对房子的需求不大,反对力度一样也是不大。

工程处的公告也说了,当前建设的房屋只是保障型房屋,面积就是小了些,如果以后的资金压力减轻,筹集资金的能力增加,相应的面积也会增加。

现在的情况就是,谁着急谁住,现在住了以后就没有了。

捐款住房也是,多花钱,先住房子,还白给一个进厂名额,花钱自然有花钱的道理。

所以方案一出来,赞成的多,反对的少。

至于赞成多的原因,李学武他们私下里也当笑话说了,都说谷副书记得去纪监感谢一下邓副厂长。

要不是邓副厂长拼了命的祸害居民区项目,厂里工人也不会对这个项目的期望值擡的那幺高,容忍度却是降的这幺低了。

现在大家都盼着分房子,谁敢在这里面捣乱,怕不是要挨捶。

反对的声音迅速被赞成和支持的声音压了下去,居民区项目也得以快速恢复建设,所有的建筑工人全都被集中在了一期的三栋楼工地上,建筑速度自然有所提升。

依着大家伙儿的估测,说是三个月的建设工期,照这幺干,许是一个多月都用不了。

京城炼钢厂第三建筑队被清退出场,施工费用被谷维洁给扣下了,让京城炼钢厂就他们施工队搞小动作的事给个说法,不然别想要钱。

给个屁的说法啊,明明都抓人了,还有啥说法,就是明着耍无赖不给钱了呗。

在这一点上,女人的优势发挥了出来,对方还真就不敢跟谷维洁呲牙。

包括杨元松以及杨凤山在内就工程处和居民区项目交给谷维洁以后发生的变化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冯道宗更是周末都没休息,看见谷维洁这边打开局面,他也是回了部里,周三来的通知,三个月的工程款下来了。

这回厂里可真是热闹了,谷维洁手里管着宣传处,你就说这周宣传啥吧。

李学武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居民区建筑工地上,耳边都能听见建筑工地上施工的「当当」声。

有了秩序,有了资金,有了工人,这建筑工地上自然红火。

李学武回头看了沙发上坐着的窦耀祖一眼,笑着问道:「不去工地上看着嘛?」

「呵呵,有人盯着呢,我现在不老盯着一处,活儿多」

窦耀祖还是那副憨厚老实的面孔,日常户外劳动晒的黝黑的脸上全是时光的印记——褶子。

坐在李学武的办公室里,他总觉得有些压力,也许是李学武的办公桌比较高,沙发比较低,看向那边的时候得微微擡起头。

也有可能是李学武办公桌背后墙上的挂画,将李学武的办公桌位置显得很是庄重威严。

一副晚秋万里长城图,红色的背景映衬着长城的雄伟壮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长城的关隘和台阶,以及周围壮丽的景色,不就是代表了不断进步嘛。

李学武也是欣喜地看到窦耀祖的进步,至少他能从劳动者的身份慢慢适应管理者的身份。

上次见他的时候还配上了小助理,这次见着他的时候,窦耀祖的建筑队已经拿下了轧钢厂居民区项目的建筑合同。

李学武并没有替他在谷维洁的面前说话,他也没求到李学武这里来,只是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在核查居民区项目施工单位的时候,谷维洁就发现了这一家不算是很有实力,甚至成立的时间都不长的建筑单位在其中。

仔细看了相关的材料,又实际考察了项目的施工情况,通过项目负责人约了窦耀祖谈话。

当天约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多,但轮到他谈的时候都已经快凌晨了。

一起谈的有好几家,窦耀祖的东风建筑是最后一家。

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谷维洁跟以前用的这些单位谈了一下,问了他们节约成本的想法,以及合理调配义务劳动队的问题。

先前进去谈的人大晚上的被叫来谈话就已经很不满意了,再听说轧钢厂的要求这幺多,还要压缩施工工人的成本,一听就不愿意了。

他们都是正经单位的,有正式的工人,不干活也得给发那幺多钱,难道还能放着自己的人不用,减少建筑资金来用轧钢厂的人?

所以当窦耀祖看着一个个单位的负责人满脸阴沉的离开后他被叫进去谈话还有些胆怯和紧张。

但当听了谷维洁的要求后,窦耀祖并没有太过于在意,因为他的施工队很灵活,干活,有钱,不干活,没钱。

而且就算是特别核心的那些老工人,也是一样的待遇,不干活就是没有钱。

这个时候,满四九城的算,大的工程队,能接着活的,也就窦耀祖这里了。

他的情况太特殊了,所有的活都是李学武给安排的,只要看好设计图纸,安排好工人就行。

就连单位名称都是李学武给起的,要不是为了核算方便,也不会弄了这幺个单位出来。

还是街道里的小单位,怕不是王主任那边都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工程队接了这幺多的大工程。

谷维洁说的压缩成本、使用轧钢厂义务劳动队做基础力工等等要求,在窦耀祖这边都得到了很满意的回复。

唯一的难题就是窦耀祖这边有没有专业的人员保障居民楼的施工质量。

这个问题还是李学武帮着他解决的,虽然他手里有老工人,都是以前搞园林古建筑的,但现在的大楼施工还是很复杂的。

当谷维洁跟他要相关材料的时候,窦耀祖直接给了她十多个人的个人资料,全是工程兵退伍或者转业的人员。

这些年退伍和转业人员的安置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农村户口的,有很大的可能是无法上城市户口的,只能回乡务农。

因为李学武给左杰安排了工作,说是只能写信的左杰还是在看过俱乐部,同娄姐谈过以后,当天晚上给他爸打了电话。

他爸听了他的话倒是没有责怪他打了电话,而是详细问询了关于李学武的情况,问了俱乐部性质以及他具体工作的情况。

哪个父亲不关心儿子啊,他也是没有办法了,人不在京城多年,人情都淡了,妻子又走不开,只能由着儿子自己分配了。

他虽然不在京城,还能不知道京城的工作分配情况?

三年前毕业的中学生还有待业的呢,更何况是他这种今年毕业的。

左杰的父亲都有养儿子几年的打算,不然还能怎幺着。

听见儿子找了工作,留在了京里,每个月都能领工资了,他也是心里乐的。

只是对于这份工作,尤其是给他安排工作的人,还是仔细问了。

当听了儿子的解释,尤其是前几天的事,他只叮嘱儿子好好工作,踏实上班,便没再说别的。

倒是左杰问起有没有优秀的建筑人才时,说了是李学武需要的,左杰父亲破天荒的答应儿子帮这个忙。

他是很讲原则和纪律的,不然也不能让儿子为难到这种程度,但是这一次他得破例。

不仅仅是感谢李学武,还是帮助他的那些老同志和老战友。

能有机会进城,谁不愿意,都是有手艺的人,别说建大楼,就是建碉堡都没问题。

所以当谷维洁看见窦耀祖给她提供的个人资料后,便直接拍板,居民区项目只留东风建筑一家单位。

其实这些资料还都是左杰给找来的,人还没来呢,具体的还需要调动和搬家等等。

好在是当天谈的时候谷维洁也没想着见这些专业人员。

今天窦耀祖来找李学武,也是汇报这个问题,这十几个人的户籍安置需要李学武帮忙。

虽然他也能自己跑,但有李学武这边的关系,在交道口那边就是一句话的事。

只不过户籍挂在交道口,可人员住宿却是个问题,好在这些人都是搞建筑的出身,住在工地上是常有的事。

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来安排。

李学武背靠着窗子站了,对着窦耀祖说道:「居民区项目虽然要求你压缩成本,你可不能压缩质量啊,那是住人的,出了事没人能保你」。

「这个您放心」

窦耀祖放下了手里的茶杯,端着坐姿对李学武汇报导:「压缩成本也是在管理,不在用料上」。

说完又给李学武解释道:「咱们的建筑手法,是要比毛子那一套来的更加安全的,他们都是粗狂作风,能不塌就算完活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