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有些在意地看了李怀德一眼,走近了轻声说道:「我找人打听了,文化艺术类的院子都是不久前空出来的……不大合适」。

李怀德看了他一眼,眯着眼睛没说什幺,迈步进了已经开了门的大楼。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无奈地对庄苍舒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跟领导可别乱说」。

拍了一下庄苍舒的胳膊,笑着道:「不过我很赞成你的选择」。

庄苍舒也是很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只要领导满意就好」。

「别有怨言,放宽心」

李学武笑着低声说道:「领导也不愿意用那种的,没看都进去了嘛,看看再说」。

安慰了庄苍舒,李学武也是迈步上了台阶,往大楼里走了进去。

什幺叫开眼啊,现在就叫开眼,李学武进来的时候正看见李怀德仰着头看头顶的装饰和布局呢。

「太特幺大了」

李怀德知道李学武走过来了,其他办事人员远远地站着,包括庄苍舒,都知道领导有意见呢。

李学武也学着李怀德仰头望着天花板,这里许是很久都没使用过了,地上还有厚厚的灰尘呢。

「确实太大了」

李学武回头往外面望了望,置身黑暗之中,有种光影交错的模糊感。

「不过地方是真够用啊」

说着话又往柜台里面望了望,同样是厚厚的灰尘堆积着,似是八百年没人来过了一样。

李怀德晃了晃有些酸痛的脖子,低头看了看脚下的灰尘,脚踩过后,地砖有部分显露了出来,是大理石的花色。

招手示意庄苍舒过来,他开口问道:「什幺情况,接收后一直空着没用吗?」

「那倒不是」

庄苍舒解释道:「接收后就租给了一家商贸公司使用,后来经过私营合组、合营,原来的那家公司并走了」。

示意了一下大厅里的摆设道:「这地方有些太大了,一般的单位用不上,用得上的又不愿意租赁,所以空了得有五年了」。

「租赁?」

李学武转过身看向他问道:「你谈的是租赁?」

「不是」

庄苍舒扯了扯嘴角,解释道:「援外办协调了房管处,如果能谈,那就可以走买卖手续」。

说着话摊了摊手,道:「我估计他们也是拿这处房产没辙了,空着不如卖了」。

李学武微微昂了昂脑袋,表示明白了,也就这个时候有人敢卖这些房产了。

乱也有乱的好处,至少有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混蛋上位了。

似是这样的产业一般都把持在房管处,各单位有需要住房的或者办公用房的就打申请,由他们来协调。

如果是公用的,那就走划拨手续,如果是事业单位的,那就走租赁手续。

似是商业买卖的处理办法极少,毕竟这也是一种资产流失了。

但现在是啥时候?

李学武估计房管处那边也「变革」了,有人借着岗位捞东西呢。

李怀德兴许是想到了他自己,也明白了房管处的人是个什幺心态了。

两人往楼上转了转,还别说,虽然灰尘很多,还有很多破败的地方,但瑕不掩瑜,越看越喜欢。

挑空高,人在其中心情就豁亮,基础设施完备的话,这一处位置还真适合作为贸易办事处。

「津门办事处作为贸易项目东扩,以及海运出口扩张的桥头堡,是有其重要存在意义的」

李学武认真地说道:「津门海洋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贸易基础发达,未来势必要成为贸易项目管理的延伸」。

李怀德下楼的动作稍稍一顿,看了李学武一眼,问道:「你觉得这处位置合适?」

「我是觉得津门合适」

李学武的手轻轻搭在了李怀德的胳膊肘上,示意继续往下走,同时说道:「来的时候我还犹豫着是在津门设立办事处,还是在津沽」。

「毕竟津沽的港口环境更优于津门城内的」

李学武的声音很轻,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但现在看来,津门城内必须要有所选择了」。

「哦?」

李怀德回道:「你是说津沽那边不用看了?」

「不,还得看」

李学武微微挑眉道:「咱们来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小商品,还有最重要的船舶贸易」。

李怀德微微皱着眉头,一步一步地往下走着,嘴里说道:「贸易项目正在起步阶段,商品清单正在建设当中,步子不宜迈的太大啊」。

说着话,擡起头看了李学武一眼,道:「容易扯了蛋」。

「是,这不是离京近嘛」

李学武微笑着说道:「主要是您以后要多辛苦了,京城、津门两处跑」。

「呵呵~我要多辛苦的还少了?」

李怀德轻笑着点了点李学武,迈步下了台阶,走到大厅中间,再次看了一眼正对着大门的照壁,上面的图腾画还怪好看呢。

招手叫来庄苍舒,李怀德挑眉问道:「他们开价几何?」

「这……」

庄苍舒看了李学武一眼,随后轻声说道:「还没到开价的阶段呢,不过我打听到的消息是,有单位问到了二十八万」。

「扯淡!」

李怀德不轻不重地训了一句,随后摆了摆手,对庄苍舒说道:「压到十五万再谈!」

说完背着手往外面走,他要再看看门口的罗马柱,这玩意儿在京城建筑上用到的不是很多。

「李副书记……这……」

庄苍舒为难地看了看李学武,摊着手满脸的苦涩。

这是讲价的事嘛,还是打骨折的砍价。

李学武拍了拍他的胳膊,笑着说道:「听领导的,先压到十五万再说吧」。

庄苍舒见李学武也是这幺说,无奈地摇了摇头,实在是不知道说什幺是好了。

众人又回到了后院,看了宿舍楼和其他设备设施,这才上车往下一处去了。

不到两个小时,一行人看了四处位置,都是这样带院子、带办公楼的,可随后的三处李怀德都没怎幺说话。

之所以提带院子的要求,是因为办事处要卖车,得给车准备展厅和仓库,还得留足驻办人员的生活空间。

轧钢厂可没想过要在当地大量招聘办公人员,这跟此时的人事管理制度有关系。

李学武看得出来,李怀德心里还是喜欢那处银行旧址,至少现在看的四处比较了,也就那处更有面子。

回去的路上,李怀德同李学武说了要他细化一下贸易项目的目标,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计划。

对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等关键问题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和讨论,要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栗海洋坐在副驾驶,扭着身子做着笔记,就是关于李主任同李副书记坐在后面谈着的工作。

两人详细交流了津门办事处的创建要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怀德就李学武给出的计划书谈到了几个关键点,要求李学武对其中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拿出可行的具体措施。

随着夕阳西下,车里两人的对话还在继续,关于津门办事处以及未来贸易项目其他办事处的设立标准在他们的谈话和构思中逐渐描绘出了轮廓。

回招待所的路上正好路过梅河码头,海风带着浓郁的商业气息,港口的繁忙景象一览无余。

这里就是津门的经济脉搏,不用李学武强调,李怀德也能看得出其中的关键。

无论选址在哪,两人这一次津门行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京城同津门的商业化环境的区别。

这也是李学武提出要把贸易项目向津门转移和发展的目标后,李怀德同意可以这样做的原因。

只有商业化的土壤才能匹配到贸易的生存环境,结出丰硕的果实。

车辆再次到达海产总公司招待所楼下,此时已是夜幕降临,车里两人的讨论也逐渐画上了句号。

李学武同李怀德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