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反贪污贿赂?!来人,恭送皇帝落水!
自晋藩后,来的是山西左右布政使。太原府城就是个官窝,通常情况下,都抚、兵备道、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都集中在了太原府城。
所以入晋以后,朱由检直扑太原而来,途中没有稍作停留,就是为了赶在山西官场反应过来之前,将这个官窝给一窝端了。
在吏部所提交的考核报告之中,山西布政使唐嗣美、孙织绵干得还是很不错的。可问题是,大明十四个布政使司,二十八个布政使个个都干得不错,各地州府长官也少有不称职的。
朱由检所见,大明政治清明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真的是众正盈朝,正在坚定迈向大明朝伟大中兴,但可能吗?」
朱由检没有与山西布政使过多言语,在城门口耽搁了盏茶功夫,他觉得已经很磨蹭了。张鸿功的职位被当场下了,曹变蛟率领大军入城,接管太原守军,布控城防事务。
城防的重点对内不对外,至少要达到封锁太原城门及城墙狗洞的目的。曹化淳领兵五百,进驻太原东北角的晋王府,接管王府防务。
紧接着,朱由检毫无理由地将整个太原府城内的大小官吏给拘捕了起来。朱由检最终还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他要开始反腐了,先抓后审。
有罪没罪查过再说,他要将山西官场先给洗一轮,这样他才有底气去干别的。对于国家治理而言,治民可比治官难多了。
反腐如果是巡察御史这些官员来,还需要努力搜集证据,需要面对的是地方上应付式的监察。就算这些都完成了,回去以后还要面临的是朝廷派系博弈,皇帝信任与取舍等诸多复杂问题。
但在皇帝的亲自下场之下,这些困难都变成了极简模式。这是掀桌式的暴力清洗,也是之所以官员们极其抗拒皇帝南巡的原因之所在。
明初,朱元璋所设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取代元朝的行政制度,而「省」这个称呼仅在民间继续使用,绝不会出现在朝廷的正式公文之上。
每司设两使,左使为尊,负责一省钱粮大计,简单来说就是从地方上收钱,然后转运给中枢朝廷,或者根据朝廷的命令转运至附近的军镇。而右布政使主要负责一省的民政事务,如修桥铺路、赈济灾民等,简单来说就是负责花钱的。
最终,负责收钱的左布政使唐嗣美反而经受住了考验,官邸中仅搜出白银三百两,系历年下属之常例钱。他没有不收,也没有多拿,这是大明官场之陋习,朱由检选择默许。
如果连这个都追究,大小曹,甚至是洪承畴、孙传庭这些都得进去。
朱由检也分不清先鸡后蛋的问题,大明各级官员的俸禄属于历朝历代最低的,通胀是客观存在的,俸禄却从明初到明末几乎没有什幺改变,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帝会发点赏钱补贴一下,但这种补贴一般也到不了地方官员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