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甚至往前再推十年,八十年代。
在商业电影不发达的年代里,三大电影节一直都是所有影视从业人员心里的圣殿。
能去三大电影节溜达的都是什么人?
陈大导、张毅谋、侯孝弦、谢非、李銨这些名导。
演员也都是葛忧、巩丽、夏宇、张曼鈺、肖芳芳这些大咖。
什么时候她李晓冉也能去三大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走一圈了?
所以,儘管方冬升跟她解释了一遍,她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方冬升知道这件事对她的衝击,就好比被债务缠身的苦逼中年男人。
突然被告知中了一张能解决所有债务並且还富有盈余的彩票一样懵逼。
方冬升则是暗暗思考著去参加电影节的事情。
欧洲三大电影节特色各异。
威尼斯电影节是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歷史最悠久。
它兼容並蓄,既接纳艺术电影,也对商业片、类型片(如科幻、悬疑)开放。
注重影片的思想性与社会批判性,聚焦边缘群体、政治议题、社会文化衝突等现实问题。
在华夏的代表作就是张毅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李銨的《断背山》等。
坎城电影节则是以艺术电影为核心,注重导演的个人风格与创新性。
强调影片的美学表达和哲学深度,典型影片如陈大导《霸王別姬》。
柏林电影节以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为基调。
风格偏严肃深沉,注重影片的社会意义、政治隱喻和人性救赎主题。
尤其对歷史反思(尤其是二战)、东西方文化衝突等感兴趣。
强调平等、自由、反战等普世价值。
典型影片有张毅谋的《红高粱》、王晓帅的《白日焰火》(廖梵获最佳男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