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方导的电影里,有很多我们中戏的演员。

他的第一部获奖短片《车四十四》的男女主角,都是我院的优秀毕业生。

我们竭诚邀请方冬升导演成为我院导演系客座教授北电:

「所谓中戏出演员,北电出导演,咳咳我们北电才是导演的最佳舞台。

北电导演系,也邀请方冬升导演成为我们的教授,共同为华夏电影事业添砖加瓦。」

上戏:

「中戏、北电说的都对,我们上戏邀请方冬升导演成为我院名誉副院长———」

中西、北电:

三家经常互相打嘴仗,就连三家的学生也经常交流切。

比如北电导演睡中戏的演员,中戏演员插足北电演员的感情。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上戏?在旁边拍手喊加油呢!

对于三所院校的喊话,方冬升十动然拒,什幺客座教授、名誉院长。

说白了,他一个草根出生的导演,凭藉自己能力和交际,走到这一步。

学院派的那一套,基本已经不再适合他。

家乡的采访和领导们的探望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当然有些事情,也确实打开了方冬升的思路:

「省电影家协会会长?」

方冬升的语气顿了顿,对面省宣传部的同志正笑得恳切:

「方导,您现在是咱们省的文化名片,这位置非您莫属。

协会刚换届,正需要您这样有国际视野的领路人。」

这话倒让他想起刚拿到大满贯时,在威尼斯接到港岛制片人江自强特意打来的祝贺电话。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2004年CEPA刚实施不久。

内地与港岛的合拍片正缺「政策对接人」,事实上电影协会就能从中扮演一些角色。

不过省电影协会就算了吧,这也太ow了。

而且方冬升所在的省份,根本也不是什幺文化大省,在电影的产出上基本上是寥寥无几。

想要做到「对接人」这个位置,省电影协会不行。

除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